“小麦种植期间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如何开展小麦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现在的新型肥料和以往的相比有什么优势?”在芜湖市繁昌区平铺镇新平社区的田间地头,一场别开生面的社区党员干部户外实践课堂正在开展。社区党员干部身穿红马甲认真倾听“田秀才”“土专家”的讲述,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积极了解相关农业知识。
近年来,繁昌区平铺镇新平社区以深化干部作风建设年为抓手,锚定社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多元目标,创新构建“理论夯基+实践淬炼+服务增效”三维赋能体系,打造“理论课堂”“实践课堂”“治理课堂”三大教育矩阵,为社区党员干部了解农业、农村及更好的服务群众“充电赋能”,推动社区党员干部政治素养、业务能力、服务效能全面提升。
上好“理论课堂”精学细研,筑牢思想根基答好“能力提升卷”。繁昌区平铺镇新平社区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理论课堂”的基础课和必修课,社区各党支部充分利用学习强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稻田里微党课”等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集中学习、分享学习心得体会,坚持集体学习和集中研讨相结合,以理论学习强化党员精神信仰,守正初心,在学习中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实际效能。对流动党员、年老体弱党员开展“结对帮学”“上门送学”,真正做到党员学习教育不掉队、不漏学、不掉线。
上好“实践课堂”深耕一线,锤炼过硬本领答好“实干担当卷”。繁昌区平铺镇新平社区持把党课内容融入实景、把实景成效嵌入党课,坚持党员“活”起来、群众“乐”起来、成效“实”起来,创新授课方式方法,以“稻田里微党课”深入田间地头为居民宣讲政策、传授方法、讲解技术等方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土话”讲、用党员易于理解的“土做法”,采用问答、讨论的方式相互交流意见,“手把手”“面对面”交流经验,从“理论课堂”到“田间地头”,从“情景访谈”到“实地参观”,理论要落到“实”处才能绽放出思想之花,在沉浸式学习中开拓思路,在实景化教学中深化认识,更好地引导党员干部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有所思而践有所为,把田间地头作为锤炼社区党员干部本领的主阵地,聚焦“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活动,让党员干部与群众干在一起,了解社区内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活跃思维、加强实践、练就本领。引导党员干部在“田间课堂”上厚植“三农”情怀,让他们真正做到知农事、谋农利、体农情、安农心,加强与乡村和土地的联系,使社区党员干部走出办公室转作风、下田下地勤实践成为常态。
上好“治理课堂”凝心聚力,深化共治共享答好“为民服务卷”。繁昌区平铺镇新平社区以“治理课堂”为抓手,创新构建“党建领治、群众自治、多元协治、智慧善治”四维共治体系,推动基层治理从“单一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变,切实答好新时代为民服务答卷。通过打造“党建邻聚力 幸福零距离”党建品牌,构建“1+5+N”红色服务矩阵(1个社区党委+5支先锋队+N个红色服务点)。建立“党员中心户”联系制度,组建“小帮手”“爱心妈妈”等特色志愿服务队,开展“五进五访”行动(进村组、院落、小区、企业、校园,访民情、民意、民忧、民需、民盼),形成“五有五办”服务机制(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见必回、有难必解、有诉必办),实现服务触角全域覆盖。创新“田埂议事”机制,设立移动议事点20个,通过“板凳会”“院落会”“田埂议事”等形式,围绕土地流转、农田水利等民生议题开展民主协商128场次。推行“文明积分制”,建立“德信超市”1个,将环境整治、矛盾调解、志愿服务等行为纳入积分管理。开展“最美庭院”“最美家庭”“最美志愿者”“道德模范”“五星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深化“六尺巷工作法”实践,组建“银发调解队”,成功化解纠纷90余起。开设“田间课堂”,组织6名“土专家”“田秀才”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10余场。建立“民情数据库”,对收集的57条意见建议实行“三色管理”(绿色即办、黄色协办、红色督办),办结率达98.6%。通过“四维共治”体系的实践,新平社区实现群众诉求响应速度提升60%,矛盾纠纷同比下降42%,人居环境满意度达96.8%,真正让治理课堂从“干部独角戏”转变为“群众大合唱”,绘就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图景。
繁昌区平铺镇新平社区将把田间地头作为课堂的“主阵地”,把群众笑脸作为工作的“度量衡”,持续深化“学—做—治”,让党的理论“根系”扎得更深,让社区党员干部本领“枝干”长得更壮,让治理成果“繁花”开得更艳,奋力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崭新篇章!(查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