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法官,既让我们的纠纷调解成功,又保住了兄弟之情。”近日,固镇县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化解了矛盾,留住了亲情。
据称,原、被告系同一家族兄弟。被告因资金周转需要,早在2006年向原告的父亲借钱,边借边还。2023年,原告的父亲弥留之际,将债权转让给了原告。被告重新向原告写了借据并载明:今借到原告现金20万元整及部分年份的利息。后原告多次向被告催要借款本息未果,无奈诉至法院。
案件受理后,在先行调解的过程中,双方因借款的本息等问题存在争议,情绪激动,承办法官决定依法开庭审理。
“借条中的本金20万,不是真正的本金,还有之前的利息滚进去的。”
“这20万就是本金,利息是单算并单独记载的。”
开庭后,在证据展示阶段,双方更是针锋相对。承办法官意识到,庭审程序走下去的话,虽然可以案结,但一定不能事了,昔日的兄弟还可能反目成仇。
为此,承办法官及时“叫停”庭审,通过“背靠背”的沟通寻找调解可能。
“被告,诚实守信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你们还是同宗兄弟,不如坐下来聊?”
“现在,我们最主要的是依法确定借款本金,再考虑还款时间,最后考虑利息。你们看行不行?”
为了化解双方矛盾,再续亲情,承办法官耐心与二人沟通直至双方同意坐下来调解。调解中,法官从法律法规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二人循循善诱、耐心开导,逐渐消除二人的对立情绪。最终,双方自愿达成本金分期偿还,逾期利息分段计算的调解协议。
至此,本案圆满调解成功,双方握手言和。
该案的成功调解,是固镇法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固镇法院将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秉持“如我在诉”理念,把调解工作贯穿于案件办理全过程,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同时,也触摸到司法传递的真情与温度。(王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