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滁州市:三产融合 奏响高质量发展“进行曲”
来源:江淮时报 2025-04-25 11:33:06 责编:王悦 朱媛

骄阳下的明中都皇故城散发神秘光芒,小岗村“当年农家”里参加研学的可爱面孔令人动容,南谯区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工厂发出时代的轰鸣……4月17日至18日,记者跟随“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采访团走进滁州市,一幅幅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创新与发展齐头并进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

明中都催生文旅融合新发展

踏入凤阳县明中都皇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600年前的午门城墙庄严矗立,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1

“明中都被国内古建筑学界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豪华侈丽的都城之一,为明南京故宫和北京故宫的营建提供了蓝本和实践经验。”凤阳明中都皇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处主任郭如亮介绍,明中都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家乡凤阳营建的都城。这里规划严整,集宋元传统与明初规制于一体,宫殿、坛庙、官署、民居布局恢弘,自南向北依次建有洪武门、大明门、午门及宫殿等建筑。然而洪武八年,都城即将竣工时,朱元璋“罢中都役作”,留下未竟遗憾。

2017年,明中都遗址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始了持续多年的系统性考古工程。

如今,沿着遗址中轴线行进,午门遗址须弥座上精美的汉白玉浮雕,历经六百年风雨依旧清晰可见。而2023年宫殿院落与水系遗存的重大发现,也让明中都从“纸上都城”变为“立体史书”。

随着明中都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凤阳县以明中都皇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核心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在空间布局上恢复洪武大道、云霁街等历史轴线,依照明代都城规制规划城市街区,构建起“一城两楼三庙三馆四门三中心”的公共文化空间体系。通过遗址保护、文化复现与空间再造,再现“晨钟暮鼓”“城隍百戏”等历史场景,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小岗精神”引领乡村蝶变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有个村庄叫小岗……”走进小岗村“当年农家”,一批批前来研学的孩子们正在沉浸式体验当地传统文化和农村生活,婉转悠扬的凤阳民歌成为最生动的背景音。

2

流传多年的凤阳民歌依旧,村庄面貌已焕然一新。过去小岗村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开启农村改革先河,如今在“小岗精神”的引领下,已成为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不仅大力保护乡村生态,更在此基础上重点发展乡村旅游,全力推动三产融合。

“当年农家”作为小岗村旧址,曾是中外探寻中国农村改革道路的起点。

过去,游客来到这里,只能从几个老物件中感受当年农村生活。

“2018年,我们小岗村成立了旅游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其中70%的员工来自本村。”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介绍,经过合理规划,休闲观光、培训研学、文化演艺等多个模块得到了蓬勃发展,小岗村正朝着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目标迈进。2021年开始,小岗村对“当年农家”重新规划建设。改造后的“当年农家”分为传统村落区、民宿体验区、农村生活区、农产品展示区和“当年农家”文物本体等多个体验区。

花鼓小锣、凤阳民歌、凤阳凤画、濠州剪纸等凤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充分展示,现场还配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与游客互动交流。

游客还可以在榨油坊、老酒坊、老卤坊、挂面坊等农村传统手工作坊,亲自制作有关农副产品带回家。

作为中国农村改革主要发源地,小岗村因改革而活,因改革而兴。

去年,小岗村全年累计接待游客6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5亿元,而今年更值得期待的是,宁洛高速小岗出口即将通车,小岗将实现5分钟上高速、半小时到县城、1小时坐高铁的便捷通达。

“一产做优、二产做强、三产做旺,我们持续打小岗牌,唱经济戏,吃改革饭,走开放路,做发展文章。”面向未来,李锦柱满怀信心。

产业创新驱动经济飞跃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上进生”,近年来,滁州市始终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以“融圈进群”为方向,以省际毗邻地区和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为重点,深度嵌入长三角产业链、创新链,纵深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乘着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滁州市南谯区以工业经济“主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跑出产业链与研发链深度融合“加速度”。

半导体和电子信息产业是南谯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南谯区不断推动半导体及电子信息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企业涵盖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制造等领域,逐步形成了以“材料设备为支撑、涵盖封装测试全环节、上下游相互协同”的产业发展体系。

3

“我们研发的G8.6阵列式溅镀机填补了国内镀膜设备在该领域的空白,近三年公司营收实现年均增长50%以上,去年实现产值9700万元。”安徽越好电子装备有限公司运营部经理张翰月介绍,作为一家专注于半导体显示领域的真空镀膜技术应用的公司,安徽越好电子装备有限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新一代高端真空镀膜设备及技术服务,是国内领先的半导体显示装备的技术供应商。

目前该公司拥有核心装备技术专利44项,涵盖设备结构、工艺方法、系统控制等,并获“科技型中小企业”“滁州市企业研发中心”等荣誉。

而博晶科技(滁州)有限公司则是一家为京东方、创维、华星光电等半导体显示面板企业提供配套的供应商。

“我们在中等尺寸背光显示模组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实现产值50亿元。”该公司总经理刘锋告诉记者,他们的主要产品包含MiniLED 灯板、LCM、背光模组、导光板模具等,广泛应用于汽车、影音、电脑等领域半导体显示终端。2024年,公司实现产值7.1亿元,同比增长2714.6%,这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发展,车载背光显示模组需求得以大幅度增长。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向纵深推进,南谯区发展信心越来越足。“我们在全市率先出台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助力半导体产业企业做大做强。”南谯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朱玉龙说,截至2024年底,该区纳入产业库统计的18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营收)48.75亿元,“南谯区半导体设备及材料产业集群”获评安徽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文图:江淮时报全媒体记者 金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