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旌德县兴隆镇,总能看到这样一群身影,她们走村入户,用群众语言化解婆媳争吵,让夫妻感情重归于好,让邻里关系守望相助。她们是妻子、是母亲,更是村民口中贴心的 “娘家人”。作为扎根基层的 “她力量”,她们以柔弱双肩扛起基层矛盾化解的重担,用温情与智慧编织着平安兴隆的幸福图景。
兴隆镇“娘家人调解室”是以女性镇村干部为团队的特色调解组织,于2023年6月20日正式揭牌成立,按照“12+4+N”调解架构,将女性干部与“枫桥经验”深度融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娘家人”模式,目的是主动将婚姻家庭、情感纠纷、家长里短等问题吸附到当地解决,实现了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
柔而不弱:以 “她特质” 筑牢纠纷化解 “首道防线”。在基层治理的前沿阵地,“娘家人调解室”以柔而不弱的“她特质”,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坚实力量。“柔” 是春风化雨般的共情沟通,“不弱” 则是坚守原则、解决问题的果敢担当,二者交融,筑牢了矛盾纠纷化解的 “首道防线”。
她们擅长在家长里短中捕捉矛盾核心,用 “拉家常” 式的沟通打破当事人心理防线,将 “法言法语” 转化为 “方言俗语”,让冰冷的法条在温情对话中落地生根。正如 “娘家人调解室” 的标语所言:“有事找娘家,说理不吵架”—— 这是百姓的信任,更是女性调解组织的价值底色。
2024年6月,在一次婚姻家庭矛盾调解中,娘家人80后调解员谢美玉面对因婚姻问题产生矛盾的夫妻,没有直接批评指责任何一方,而是通过温和引导,让夫妻双方倾诉内心压力与期望。在安抚情绪的同时,谢美玉积极与二人的孩子沟通,共同做夫妻二人的思想工作。经过持续跟进,这对夫妻学会了理性沟通,家庭关系逐渐修复并重归于好。事例证明,“她特质” 凭借柔而不弱的处事智慧,将矛盾化解于萌芽,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力量。
刚柔并济:以 “她专业” 守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在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中,“娘家人调解室”以刚柔并济的“她专业”,成为守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坚实后盾。“刚” 是面对侵害时据理力争、捍卫法律尊严的果敢,“柔” 是体察弱者困境、给予温暖关怀的细腻,二者相辅相成,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法治晴空。
她们以女性之柔化矛盾坚冰,以法治之刚护人间正义。在基层社会治理的画卷上,她们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法治与温情的最美公约数,让每一个纠纷当事人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2024年10月,10余农民工因某公司拖欠薪资半年,多次讨要无果,情绪异常激动。娘家人90后调解员郭慧玲受理后,迅速展现 “她专业” 的刚性一面。她第一时间收集考勤记录、工资流水等关键证据,及时与该公司负责人沟通协商,引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指出该公司违法行为及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以法律的威严震慑对方。同时,郭慧玲发挥女性细腻特质,安抚农民工焦虑情绪,帮他们梳理诉求,耐心讲解事项进展。在持续的法律施压与温情关怀下,该公司负责人最终同意支付拖欠工资。拿到血汗钱的农民工激动地说:“郭镇长不仅帮我们讨回了钱,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尊重和温暖。” 郭慧玲以刚柔并济的 “她专业”,成功为农民工群体筑牢了权益保护的坚实防线。
多元联动:以 “她网络” 编织基层治理 “同心圆”。
在基层治理的广袤画卷中,“娘家人调解室”以多元联动的“她网络”,将政府部门、社会组织、辖区村民等各方力量紧密串联,编织出基层治理的 “同心圆”。这张由女性搭建的网络,既有打破壁垒、高效协作的行动力,又有凝聚人心、共商共治的亲和力,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精细化的重要力量。
她们化身点点微光,以各自的坚守与行动诠释敬业精神。她们或许身处不同岗位、面对各异挑战,却都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基层治理的故事,当这些 “她故事” 汇聚在一起,成为平安兴隆最生动的注脚。
2025年 2月,两位村民因菜园地归属问题发生肢体冲突,过程中汪某某的狗咬伤了丁某某,双方因此争执不下。期间,娘家人调解员、派出所民警、驻镇法官先后10次上门沟通协调,后娘家人调解室又联合派出所、司法所开展了一场“警民联调”。在交涉过程中,娘家人70后调解员吕腊香、80后调解员强蓉、90后调解员江雯以法说人、以理劝人,力促双方最终达成调解,矛盾得到圆满化解。调解协议签订后,双方当事人都表示通过调解得到了令双方都满意的结果,同时也对所有前来参与调解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第二天,丁某某更是高兴地将感谢锦旗送到了兴隆镇政府。
自兴隆镇“娘家人调解室”成立以来,已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16起,调解成功率达100%,其中婚姻家庭情感类纠纷37起,占比32%;邻里纠纷29起,占比25%;其他纠纷50起,占比43%,有效将镇域内婚姻、情感、家长里短等矛盾纠纷吸附解决在当地。同时,依托“娘家人调解室”,近年来兴隆镇基层治理成效显著,2022年矛盾纠纷182起,离婚24起;2023年矛盾纠纷161起,同比下降12%,离婚20起,同比下降17%;2024年矛盾纠纷132起,同比下降18%,离婚12起,同比下降40%,未发生个人极端案件和 “民转刑” 案件,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攀升。接下来,兴隆镇将继续深化“枫桥经验”实践,围绕持续提升“娘家人调解室”,以精雕细琢的匠心、握指成拳的合力,书写基层治理现代化新篇章。(孙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