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合肥市高新区人民法院围绕前端推广、立案服务、意见反馈等环节推出系列创新举措,全面优化诉讼服务流程,有效推进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应用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我第一次到法院来,不知道怎么写起诉状……”“您可以参考这个模板,把起诉状重新整理一下。”近日,李某来到合肥高新区法院诉讼服务大厅,准备就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提起诉讼。在导诉员赵悦的指导下,李某填写了新版“要素式”起诉状,前后不到10分钟时间。
合肥高新区法院将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全面推广应用工作作为重点工作部署推进,明确立案庭为牵头责任部门,在诉讼服务大厅设置“示范文本指导员”岗位,由立案小组长担任,并引入大学生志愿者,现场为当事人提供“一对一”填写指导。
“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切实降低了普通群众的起诉门槛。”合肥高新区法院立案庭负责人表示,“为了提高服务的有效性,我们针对无诉讼代理人的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开展指导、代写服务,切实提高诉讼效率。”针对示范文本的引导使用、快速选择、准确填写、释法说理等应用问题,合肥高新区法院组织对全院立案条线工作人员、司法辅助事务工作人员、业务庭干警等开展分层培训,使他们熟悉示范文本的内容、使用方法和相关要求,提升服务能力水平。
为提高“两状”示范文本的应用,合肥高新区法院加大“厅、网、线、微”各渠道宣传推广力度,利用巡回审判、“一周一企”等平台,结合“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等加强社会宣传,重点针对律师、企业等主体做好前端推广。在诉讼服务中心摆放“两状”示范文本下载二维码,同时设置示范文本纸质版自取架,同步在便民服务区配置自助电脑,预装电子版文本及打印机,方便群众现场填写、即时打印。
当事人如果通过线上申请立案,可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的“示范文本”专栏,一键下载所需文本,该平台支持在线填写后直接上传立案。合肥高新区法院正与合肥高新区政法办对接,计划在“智慧高新”小程序法律咨询版块嵌入“两状”示范文本的下载链接,方便辖区居民学习使用。
此外,该院还在送达环节进行提示指引,在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时,同步附送对应案由的要素式答辩状提示单及示范文本,引导被告规范答辩,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程序拖延。
“建议在立案大厅摆放常见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的填写实例,供当事人、律师更直观地掌握、使用。”“建议在示范文本预留一定的空白区域,方便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添加有关内容。”4月16日,合肥高新区法院召开“两状”示范文本应用专题座谈会,邀请律所主任、律师代表及政法机关业务骨干参会。会上,律师代表围绕文书格式规范、电子化提交流程等提出实操问题,法院现场答疑并收集改进建议。通过座谈,推动建立“律师-法官”双向沟通平台,设立“两状”应用联络员,定期共享高频问题清单,促进法律职业共同体在文书规范、程序衔接上的深度协作。
针对辖区市场主体多、司法需求大的实际情况,合肥高新区法院还召开重点企业、金融机构“两状”示范文本应用专题培训会。法官结合金融借款、买卖合同、劳动争议等高发案由,通过“理论讲解+情景模拟”形式,演示如何利用“两状”示范文本精准主张权利、规避举证漏洞。针对企业常见合同履约争议,法官重点讲解起诉状示范文本中“事实与理由”部分的要素化表达技巧。某金融机构法务陈女士说:“要素式起诉状更精准地概括了金融借款案件需要审理查明的要点,避免了以往大篇幅罗列事实与理由的繁琐。通过本次培训,更精准了掌握了要素式起诉状的填写要求。”
2025年以来,合肥高新区法院新收的民间借贷纠纷、离婚纠纷等11类民事案件,起诉状示范文本的使用率为85.84%。当事人普遍反映,标准化文本有效降低了诉讼成本,减少了因文书格式问题导致的重复提交和沟通成本。合肥高新区法院将持续深化“示范文本+智慧法院”融合应用,探索智能辅助填写、电子文书回填等信息化功能,进一步发挥“两状”示范文本在保障当事人诉权、便利群众参与诉讼、提高诉讼和调解质效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