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合肥市:“科创+文旅”发展更进一竿
来源:江淮时报 2025-04-30 15:27:47 责编:曹昱 王悦

四月的合肥,暖阳轻抚,处处洋溢着蓬勃朝气。“巢湖明月”超级计算机以每秒1.2亿亿次的运算能力为创新发展提供强劲算力支持;术中手持显微镜EndoSCell®(安刀)以1200倍的光学放大性能为细胞级精准手术保驾护航;新粮仓里的丰富业态吸引着一批批年轻人前来打卡消费……

2024年,合肥经济总量突破1.35万亿元、跃居全国第19位,科技创新能力稳居全国城市前7。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合肥正凭借科技与人文“双翼”,以“使劲往前赶”的奋斗姿态争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以强大算力夯实发展支撑力

“每秒1.2亿亿次的运算能力”是什么样的计算速度?

走进合肥市大数据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巢湖明月”—合肥量超融合计算中心机房内指示灯不停闪烁,1500台先进算力服务器和数万张GPU组成的算力矩阵正高效运转,它们以每秒1.2亿亿次的运算能力为合肥科创发展筑牢算力基石。

“全国14亿多人,每人每秒做一次计算,需要将近100天才能做完1.2亿亿次,而巢湖明月1秒就能完成。”该公司算力运营中心主任王浩解释道。

近年来,合肥致力于打造“巢湖明月”新一代算力集群,先后投资建设合肥先进计算中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和量超融合计算中心,构建集超级计算、人工智能计算、量子计算于一体的多元异构算力服务平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巢湖明月’已服务700余家科研院所及企业,支撑科研项目6000余项,助力发表国际顶尖论文900余篇,完成计算任务1100万次,交付算力超34亿核。”该公司副总经理井梅生告诉记者。

2024年,“巢湖明月”超级计算机与国产量子计算机强强联手,成为全国首个实体化部署的量子计算和超级计算融合中心。量超融合计算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量超融合将实现让算力像水和电一样,无声地成为支撑千行百业的牢固基石。

以强大算力构筑发展支撑力,“巢湖明月”是合肥夯实创新基底的生动缩影。当前,合肥正全力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构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科大硅谷”为主体的“两心一谷”城市创新战略格局,系统打造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从更大能级、更高层次推进高质量发展。

科产融和勇攀领域高峰

乘势而上,合肥科技产业正在马不停蹄地“往前赶”。

前不久,安徽树突光学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发表,标志着我国在精准医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我们利用细胞级荧光导引成像技术研制的术中手持显微镜EndoSCell(安刀),能够帮助医生在手术中直接观察实时、动态、高清的细胞图像,精准区分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并从细胞层面辨别肿瘤残留,从而实现细胞级的精准手术技术。”安徽树突光学科技有限公司CEO沈来全表示,这也是目前全球唯一能实现术中在体细胞级别显影的仪器。

该公司作为一家深耕精密光学医疗技术开发领域的高科技企业,创新研发时间长、资金需求大,是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

落地合肥后一系列针对科创型企业的扶持政策,为企业发展做足了保障。“从人才招聘到生产要素保障,从投融资到低息贷款,有困难找政府。”王劲宇说道,

当前,该公司员工数量增至原先3倍,其中研发人员占半数,2024年企业营收达2000万元,预计今年将进入爆发期。

合肥深谙“科技即产业”,近年来,着力将高质量科技企业主体引进、培育、服务作为主抓手,系统推进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科技招商等融通创新,推动“科创+产业”同频共振,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据了解,2024年,合肥推动成果转化和科技招商在肥新成立企业超14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3万家,国家专精特新企业248户、三年翻两番、居省会城市第6位。

旧粮仓变身文旅新业态

走进合肥新粮仓·文化商业合集街区内,装修精致有趣的创意零售店、潮流娱乐馆、餐饮店、画廊、体育馆等令人目不暇接。夜幕降临时,街区灯火通明,游人如织。

这里曾是始建于1993年的的安徽省机械化粮库。随着时代变迁,这些仓库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如今,合肥通过空间规划,引入新业态,对旧粮仓进行活化利用,激发老建筑的新活力。 2024年5月,新粮仓正式开放,一跃成为年轻人消费的网红打卡点。

新粮仓文化商业合集副总经理姚毅介绍,新粮仓保留了建筑的原始特色,将筒仓、铁轨等工业元素转化为艺术空间和市集载体,形成“历史肌理+现代设计”的独特风貌。同时,引入了26家安徽首店和7家城市旗舰店,形成特色餐饮、精品零售、文创艺术、酷动体育、休闲娱乐等多个板块,截至目前,品牌签约商户达147家。

据了解,自开业以来,“新粮仓”日均客流超4万人次,带动超5000个就业岗位,形成了24小时不落幕的沉浸式文化商业合集。2024年,新粮仓获评商务部“商文旅融合型”典型案例,今年3月,入选安徽文旅“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典型案例。

有着相似改造经历的还有位于肥西县铭传乡的“聚星粮驿1953”。

聚星粮驿占地143亩,目前共有52间民宿客房。这些民宿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创新性融入剧场、星空营地、音乐厅、阅读空间等现代文旅设施,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互性融合。

肥西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昊告诉记者,聚星粮驿通过民宿、餐饮等业态的植入吸引游客,发展当地农业配套支撑产业,带动周边蔬果基地、生态观光农业等产业发展。“仅去年一年,它就为村集体贡献约120万元的经济收入。”

这个由粮站改造的民宿综合体,正是肥西县依托“一山半湖、古镇运河”文旅资源,推进全域旅游的生动实践。2021年以来,肥西县累计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2.04亿元,年带动村集体增收1500万元。

(文图:全媒体记者金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