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撩人春色是今年 ——《汤生与鹂娘》观后感
来源: 2025-05-06 14:50:18 责编:何怀光 桑士宣

“五一”假期,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等单位主办“好戏安徽”,展演系列黄梅戏文化精品剧目,其中有铜陵市艺术剧院创作演出的黄梅戏《汤生与鹂娘》。

我是铜陵人,自应当去捧场。去年也是这个时候,我在合肥大戏剧看过江苏苏州昆曲团演的青春版《牡丹亭》,对其舞台、服装、人物等,至今仍有印象。但那出戏已经过时间考验,成为现象之作。我想铜陵这出戏,根本是地方创作并演出,并不特别期待。只是不曾、不曾、不曾想到,真看了场好戏。

黄梅戏《汤生与鹂娘》一一好看。

戏是新编戏,求新求变的意识很强。舞台布置以徽派水墨画为视觉基调,背景悬挂着大幅精选的《牡丹亭》诗句的书法作品。诸如“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中间还穿插上了几幅水墨画。所以使整出戏都笼罩在汤显祖《牡丹亭》的诗化氛围里。不仅雅化美观,也间接在诠释戏的主题。乐队也没在乐池里伴奏,而是“入戏”成为戏的一部分。歌(乐)队成员打扮古今都有,古装、洋装兼用。他们与演员互动,甚至还直接上戏念白说台词,为场景过渡。这种无间的疏离感,亦是少见。

剧情承明汤显祖名著《牡丹亭》衣钵,编得奇幻。戏的情节依托《牡丹亭》,以“梦”为轴。明代汤生,不求功名,酷爱粉墨,在“牡丹亭”戏楼观鹂娘演出《西厢记》,一见钟情,梦中定情。此时汤生同窗好友科举高中,然后为官出京巡察,无事生非,将《西厢记》列为淫戏禁演,并将鹂娘卷入风化案打入监狱。汤生出面求情,却牵扯出巡按的陈年风流往事。后鹂娘以假死入梦与汤生结为夫妻,汤生又为救鹂娘掘坟开棺犯下死罪。后在陈绍良县令和春香等戏班人的操弄下,瞒天过海,暗渡陈仓,演了一出令人眼花瞭乱的大戏,救汤生与鹂娘逃出生天。将剧情拆开来,则是几组不同时代、不同人物、不同情节、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复杂关系组合,《西厢记》与《牡丹亭》、莺莺与杜丽娘、杜丽娘与鹂娘、红娘与春香、汤生与张生、汤生与柳梦梅,汤生与汤显祖,甚至还加了戏中戏,如《包待制三勘蝴蝶梦》,统统混搭编织在一起。既有传承,也有置换,既有明示,也有暗喻。曲词也多味混搭配置,除了大量引用《牡丹亭》,甚至还用上了“微死”“微活”这样现代社会才有、现代人才会说的台词。为创造“人生如梦、戏如人生”的戏剧效果,在剧情中还插有不少类似点评的话语。一方面要让观众“入戏”,另一方面又不断地要观众“出戏”,出不来就直接下手把人从戏里拽出来。很有点现代派艺术的时空穿越,蒙太奇剪接甚至无厘头味道。

这出戏还明显加大加重了传统戏曲中特有的“插科打浑”戏份。插科打浑本是戏曲在民间演出时,为添加趣味、增加表现力,以讨好和吸引观众的常用手段,但戏曲“登堂入室”之后,在现代舞台上多作为点缀,被“雅化”,以至很难见到有份量的戏了。其县令与春香的表演,甚至衙役表演,其杂耍而俚俗的味道,象是模仿乡间戏曲班子演出,透着要寻找和回归草根的意图。这些为“好看”而做的种种努力,也是让我欢喜的地方。

更有意思的地方,竟然中间还插入了大段闲笔,如说什么看戏人“常怀一颗向善心、常怀一颗谦虚心、常怀一颗赤诚心、常怀一颗菩萨心”等等,直接讨好观众,把观众捧上天,给传统戏曲大打温情揽客广告。在当今电子化时代、手机时代,舞台戏特别是传统戏曲式微,抓住机会,为传统戏曲宣传一下,算是有心人,难能可贵。当然,这些“闲笔”也没偏离主题,是和汤生剧作家和鹂娘演员身份相符的。

地方特色,从来都是“好看”的要素之一。作为铜陵人,我当然关心其中的铜陵元素。最大的亮点是唱腔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入了不少枞阳吹腔。枞阳腔是清代的地方戏曲声腔、腔调,最早盛行于枞阳,广泛流传于安徽、湖北等地,为“石牌腔徽调之滥觞”,亦是黄梅戏、京剧的最早源头。在新编的黄梅戏里,复活枞阳腔,很有意义。

剧情介绍说,故事发生地点在“铜官府”。不过舞台上这故事发生的地点标识不明显,而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六姊妹》直接点明淮南则较好。虽然汤生不是汤显祖,但事出有因,戏说一下也未尝不可。

汤显祖来过铜陵,是有史实依据的。旧《铜陵县志》中留有汤显祖诗作《过铜陵》:“夕向燕支夹,遥分白马耆,沧浪荷叶点,春色凤心知。邑小无城郭,人欢有岁时,谁怜江上影,悬弄五松枝。”短短一首诗,里边便点了好几个铜陵地名,如荷叶、凤心、五松等。这些地方,特别是荷叶洲(大通),向来是商旅盘桓的交通要津。况且汤显祖在铜陵大通还有“小友”佘翘,也属于戏曲圈子里的有名人物。汤显祖到铜陵访友看戏,“惊梦”“寻梦”,不是不可以想像的事。只是他对铜陵这个以开矿著称于历史的重镇如何想,如今不好妄自猜度了。那时,汤显祖曾针对明神宗朱翊钧开征矿税,向全国各地派出“搜山使者”,写过一首时事诗:中涓凿空山河尽,圣主求金日夜劳。赖是年来稀骏骨,黄金应与筑台高。不论怎么看,都应该说,汤显祖与铜陵是有缘的。

“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甚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元来春心无处不飞悬”(《牡丹亭.寻梦.懒画眉》)。回到家里,刷手机看到央视新闻播报今年“五一”长假首日,安徽出现了三大旅游引流目的地,黄山、宏村和铜陵。想想颇多感慨,春色年年有、地地有,但各个人不一样,就会各人各有不一样的春天。

好戏需要众人来看。                                            (万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