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是青春的底色,是青年人的本色。在五四青年节之际,霍山县人民检察院的青年干警以照片和文字,打卡检察院里“闪亮的日子”。
办公室 张丹丹
《世界赠予我的》
(财务版)
有人要调资 有人要扣税
凭一份文件 造一张表格
算一算 核一核 别匆匆
事关个人的收入 值得我用功
财务赠予我月报 也赠予我年报
赠我密密麻麻的数字 也赠予我凭证
赠我一张表 要细细填好按时交
赠我一叠票 要凿凿核准及时报
有人要停保 有人要续保
填一份申请 打一份材料
看一看 对一对 都齐备
小事情成就好习惯 优秀的打工人
财务赠予我严谨 也赠予我耐心
赠我数字小键盘 也赠予我账本
赠我一套新系统 又卡卡顿顿 慢磨合
赠我一个新任务 又催催促促 快上报
预算要精准 支出要规范
每一个数据 每一份报告
想一想问自己莫大意
办案办公财务保障 愿霍山检察蒸蒸日上
政治部 汪宁超
对于“拖延症”患者来说,安排清晰的工作计划不如标截止日期来的安心。工作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台历都是我必不可少的好伙伴,向来桌有多大就能摆多少东西的我,台历是难得集实用与美观于一体的桌面好物。
年头年尾,换新台历,把旧台历放进抽屉里,就像是把一段并不热血但回忆满满的时光封存起来,翻翻一年来自己的记录,甚至可以回想起当时的心情,时间充裕时气定神闲不慌不忙的我,一大波任务涌上来时故作冷静的我,把距离假期还剩多少天当成上班动力的我,小小台历见证了我的抓狂时刻、疲惫时刻、元气满满的时刻、满血复活的时刻……在忘性比较大临时任务又比较多的时候,帮我大忙;在灵感来袭想写写画画时,给我地方;在想要躺平摆烂时,吓我一激灵。好兄(台)弟(历),我比想象中更需要你。
第一检察部 周菲菲
那天突发奇想的从网上买了五颗郁金香种子,种下后,把它放到了办公室的窗台上,每天办公闲暇之余便去窗台看看种子有没有发芽、有没有好好长大,从发第一颗芽到开第一颗花苞,都让我兴奋、惊奇又期待,但后来五颗种子也只开了一颗,却开到了极致。
看着这盆郁金香,让我也不禁联想到自己的检察生活,自己作为一个新手小白,刚来到检察院充满了忐忑,总想埋在土里,胆怯的与外界接触,后来领导、同事总是时不时给我介绍霍山环境、关怀我的工作,大到案件办理,小到蒿子粑粑,我也在这样的关怀带领下,一步步在这里生了根、发了芽,虽然在工作中总有短板,例如碰见难磕的嫌疑人、薄弱的证据链等,好在都一步步化解,自己也在检察官的悉心浇灌下一步步成长,逐渐长成一朵小花苞,这里温馨的工作氛围,也让我想起她们曾说的那句话“工作怎么可能和谁一起都一样”。
第一检察部 徐子航
这是在我们六楼活动室展示墙的其中一部分内容,是位小朋友的礼物,属于我们未检部门的工作成果,写的是“法正民心向,官清社稷安”,一方面是对工作成果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虽然我的工作并未涉及未成年人相关案件,不过看到这份赠礼,其实还是颇有感触,因为对于自己办理的案件,其实是很难从中直接获得什么样的正反馈的——我们平时更多的接触到的是民警、法官、律师,脑子里想着的更多是如何将一个案件合法合规地高质效办好,每天面对卷宗和数据是常态,这样就难免囿于抽象困顿,但是每每看到孩子们对于我们工作成果的肯定,尤其是以这样一种优雅的艺术方式呈现,内心的认同感和价值感就像泉水一样涌出,对于检察工作也多了一份信心。
第二检察部 韩 冰
《书记员的三大法器》
检察院书记员的案头有着三大法器:取订器、针线和固体胶。取订器是拆解卷宗的"手术刀",针线是装订证据的"缝合线",固体胶则是修补材料的"创可贴"——它们见证过深夜加班时取订器撬开陈年案卷的脆响,针脚细密地串起散落的口供笔录,也记得固体胶小心翼翼粘合被当事人泪水晕湿的纸张。这些不起眼的工具在司法文书的褶皱里留下痕迹,如同书记员们用琐碎坚守着正义的细节。
初到检察院整理卷宗时,面对堆积如山的文件,我一筹莫展。看着这些工具,我心里犯嘀咕:就凭它们,能搞定这么多材料?但前辈耐心示范,用打孔器精准定位,针线紧密装订,固体胶细心粘贴补充材料,原本杂乱的纸张瞬间规整有序。那一刻,我意识到这些小工具是检察工作严谨性的缩影。
每一次装订卷宗,都像是在构筑检察工作的基石。打孔的精准,如同我们在办案中对证据搜集的精确要求;棉线的缠绕,恰似我们对案件逻辑梳理的层层深入;固体胶的粘贴,就像我们对案件细节的完善补充。
从青年人视角看,检察工作并非只有法庭上的慷慨陈词、调查时的雷厉风行,还有这些看似琐碎却不容有失的基础工作。在一次次与这些工具相伴的卷宗整理中,我找到了单位归属感,明白自己是检察工作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也体会到工作价值感,每一份装订整齐的卷宗,都是对公平正义的一次守护。这张照片,时刻提醒我在检察之路上,于细微处坚守匠心。
第二检察部 万丽君
在我手机相册里,有一张检察业务书籍与卷宗堆叠的照片,它对我意义非凡。
初入检察院时,面对浩如烟海的检察知识,我满心迷茫。桌上那本《检察业务应用系统2.0使用指引手册》,像是一座陡峭的山峰,每一页都充满陌生的专业术语和复杂操作流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监督规则如深邃的海洋,蕴含着大量法律条文与监督办案逻辑。案桌旁那高高垒起的卷宗,更是让我意识到检察工作的责任之重、履职之艰。
为了啃下这些“硬骨头”,我开启了孤独而充实的学习旅程。学习如何梳理案件线索,从系统操作到诉讼监督规则,一点点填充知识空白。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明白,这些书籍和卷宗,是检察工作的基石,它们不仅承载着法律的权威,更寄托着人民对公平正义的期盼。
如今再看这张照片,它不再是知识压力的象征,而是我成长的见证。我或许不是舞台上的主角,但却是司法链条中不可或缺的螺丝钉。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以“如我在诉”的态度对待每一份笔录、每一本案卷,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对法律的忠诚与热爱,在繁杂的事务中传递对群众的服务和关怀,在岁月的坚守中诠释新时代法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第三检察部 曾晓璐
我的橘色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案件信息、信访系统和2.0系统操作流程以及各类案件所需文书等内容。这个笔记本是我的“工作秘籍”,它陪伴我从刚来检察院时的手忙脚乱到如今的得心应手,它就像一本专属的“暖心指南”,带我慢慢融入检察工作。
随着记录越来越多,本子里开始出现不同案件类型的“专属笔记”。办理危险驾驶案件一定要先进入“协同互联”里面收案,因为是单轨制案件,如果忘记了这个步骤,法院就收不到公安的电子卷宗;司法救助案件需附困难证明材料;信访系统一定要七日内回复;什么是“涉法涉诉”、什么是“诉讼监督”“涉检信访”......
每当我忘记操作步骤时就会翻开本子,这个陪伴我从手忙脚乱到独当一面的本子,不仅藏着工作技巧,更让我在琐碎的日常里,找到了踏实的归属感,也明白了平凡岗位上的责任与价值。(霍山县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