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原来文天祥在我们宣城还当过知府!”……4月28日上午,一场以“聆听历史廉音 弘扬时代新风”为主题的界别委员讲堂活动在宣城市规划馆举办。宣城市政协文化艺术界别委员工作室石巍、汪立军、童达清三名委员,紧扣廉洁文化主题,用不同的历史视角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故事。
石巍委员以深厚的史学积淀为根基,聚焦宣城文化长河中的三位名宦吴宗周、施闰章、梅鋗的故事,通过钩沉三位先贤清正奉公的史迹,深入浅出地解析新时代清风正气的历史基因与传承路径,让千年廉洁文脉在当代语境中焕发出穿透时空的思想光芒。
汪立军委员立足艺术维度,将宣城书画研究与廉政文化创新性融合。他以宁国知府文天祥《谢昌元座右自警辞卷》为切入点,透过铁画银钩的墨迹解析民族英雄的廉政密码,生动再现了这位南宋名臣如何将“清风两袖朝天去”的品格熔铸于在宣为官时期,为当代公职人员树立起一面跨越时空的明镜。
童达清委员则从文明传承的微观视角追本溯源,通过梅尧臣“守拙归田园”的家训、徐衢“一砚传家”的典故、徐大任“三拒馈赠”的佳话,系统阐释家风涵养与廉政建设的血脉联系。立足中华家庭文明构建需求,为培育新时代廉洁价值观点明了充满人文温度的实现路径。
三位委员通过讲述宣城历史上真实人物在各自岗位上以廉洁奉公为准则,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事迹,让在场听众深刻领悟到历史廉音的厚重内涵,也明确了弘扬时代新风的责任与使命。
透过这场活动,折射出宣城市政协近年来以界别委员工作室为载体,创新界别履职模式、激活委员能量的生动缩影。
“建设界别委员工作室,就是要打破委员履职的‘单兵作战’模式,通过界别联动、资源共享,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履职品牌。”宣城市政协专委会办公室负责人说道。
近年来,宣城市政协着力在界别委员工作室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注重发挥委员工作室的界别优势,组织委员围绕中心工作履职建言,有计划地开展调研协商、建言资政等履职活动,推动工作室履职“实”起来,“专”起来,“活”起来,充分发挥工作室协商建言“新渠道”作用,引导委员宣传宣讲政策、深入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撰写优秀提案等,推动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服务群众取得了积极成效,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委员在身边,身边有委员”。
下一步,宣城市政协将以推进“两室一站”(委员工作室、界别活动室、社情民意联络站)履职平台建设为支点,持续完善制度机制、丰富活动载体、创新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切实把“两室一站”建设成强化思想政治引领、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广泛凝聚思想共识的重要阵地。推动政协履职工作向基层延伸、向一线拓展,撬动协商为民效能最大化。
(罗郁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