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太和县马集镇积极探索创新招商模式,通过“筑巢引凤、引凤归巢、以凤引凤”,不断推动发艺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马集镇经济发展质的飞跃。
筑巢引凤,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马集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艺产业发展,早在2006年,就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举全镇之力打造现代化发制品产业园。园区规划占地面积61.45公顷,目前已建成标准化厂房,完善了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为企业入驻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为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马集镇在项目审批、手续办理等环节,推行“一站式”“保姆式”服务,简化流程、提高效率,让企业能快速落地、顺利投产。同时,成立服务专班,对落户企业进行全流程跟踪保障服务,及时解决企业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
在完善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的基础上,马集镇还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发艺产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目前,园区内多家企业与专业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引凤归巢,激发人才创业活力
马集镇充分利用乡情纽带,积极开展“引凤归巢”行动,吸引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中高层管理人才、成熟产业工人等返乡创业就业。通过全面开展在外人员基本情况调查统计,建立人才信息库,掌握在外人才的基本情况和创业意向;组织前往发艺产业发达地区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定期开展“马集镇在外成功人士”座谈活动,宣传家乡的发展变化、投资政策、优势项目等,激发在外人才返乡创业的热情。
安徽鹏宇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云鹏就是“引凤归巢”的典型代表,他返乡创业后,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带动了周边众多村民就业,实现了“一人创业、众人受益”的良好局面。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他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公司从只有几人的小厂逐步发展成为年产值8000多万元的企业,解决了100多人的就业问题。李云鹏表示,家乡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让他坚定了返乡创业的信心,未来将继续在家乡这片热土上深耕,为发艺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为了让返乡创业人才留得住、发展好,马集镇依托发制品产业园,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办公场所、标准厂房、金融服务等要素资源的优先保障;落实“五免六补”普惠性政策,提供“三优先”关怀服务,确保返乡创业人员应享尽享政策红利;实行镇领导干部包联重点企业机制,强化政策宣传,及时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以凤引凤,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马集镇发艺产业园注重发挥现有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以凤引凤”,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发展。园区内的安徽泓聚美工艺品有限公司是马集镇招商引资项目,该企业落户后,凭借当地较为健全的发制品产业体系和良好的营商环境,迅速发展壮大。公司经理闫举礼表示,在各项产业扶持政策的加持下,企业充分利用当地多年来积累的产业资源,已开发出10多个品类、30多款发艺产品,远销欧美等10几个国家。
随着泓聚美等企业的发展壮大,其上下游配套企业也纷纷跟进。一些原材料供应商、辅料生产企业、物流企业等看中了马集镇发艺产业的发展潜力和集聚效应,相继在园区周边落户,形成了从原料收购到艺术加工再到全球销售的全产业链条。这种产业集聚不仅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还促进了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创新,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协同发展。
同时,马集镇还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发制品展会,鼓励企业拓展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通过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吸引了更多行业内的优质企业关注马集,为“以凤引凤”创造了有利条件。
目前,马集镇发制品企业1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49家,个体加工户4000余家,从事毛发行业近2万人,带动周边乡镇就业人数近6万人。2024年,马集镇规上发艺企业年产值达到21.42亿元,出口额1.2亿美元,产品远销欧美、非洲、澳大利亚等地,形成了“买全球、卖全球”的大格局 。
未来,马集镇将继续坚持“筑巢引凤、引凤归巢、以凤引凤”的招商理念,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发艺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努力打造国内更具影响力的发制品产业集群,为太和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张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