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法院泥河法庭多元解纷书写司法为民“新答卷”
来源:庐江县人民法院 2025-05-14 22:55:37 责编:仇鹤丹

庐江县人民法院泥河法庭辖区面积430余平方公里,服务人口23.3万。近年来,泥河法庭积极融入基层治理,打造“调解联动+司法确认一体化”与“类案治理”模式,做深做实“抓前端、治未病”,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绘就司法为民新“枫”景。

“法官阿姨,这里很漂亮,我下次还能在这里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么?”在一起离婚案件的抚养权纠纷化解过程中,为打破僵局,庐江法院与县妇联、共青团、社区以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探视场地,组织双方进行“面对面”调解。看着孩子积极互动,双方当事人逐渐解开心结,放下心中芥蒂,协商确认好抚养费支付方式、探视时间和地点等。“‘法网融合’不是简单的力量叠加,而是要加强与行政村基础网格联系沟通,分级梳理矛盾纠纷,因事因案制定化解方案,充分发挥联动效应,形成工作合力。”泥河法庭庭长张桃奉介绍道。

泥河法庭积极延伸服务触角,将司法服务融入网格治理,建立“1名法官、1个调解室、1张联系卡、1名联络员”工作机制,庭内全体法官、法官助理进驻辖区网格,按照“法官包镇、助理包村”机制,通过发放法官联系卡、公布个人电话、加入辖区网格微信群等方式,实现24小时在线响应,达到“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办”的效果,提高“见法官率”,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工资要回来了,我们也终于能过个好年了!”2025年春节前夕,泥河法庭依托“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方式,为13名讨薪老人送上一粒定“薪”丸。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导向,泥河法庭在行政村设立在线调解室、议事厅,法官和调解员直连互通,依托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和“一庭两所”人民调解派驻模式,整合法院、司法部门、公安局等力量,建立“调解联动+司法确认”一体化机制,提升基层解纷能力。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法官通过办案系统对调解协议审核并制作司法确认文书,调解员通过司法确认平台制发裁判文书,实现一个窗口受理,让当事人少跑路。对于不适合司法确认的婚姻家庭案件,由法院立案,制作调解书,并建立案件履行回访制度。

针对辖区矿业经济特色,自2014年开通该市首个矿业诉讼绿色通道以来,泥河法庭为辖区矿产企业持续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2024年3月13日,庐江法院在罗河镇挂牌成立“矿业巡回审判点”,切实畅通司法服务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挂牌巡回审判点以来,泥河法庭已走访辖区内矿业企业开展普法宣讲,调解矛盾等活动,已在诉前化解纠纷35起,开展法治宣讲8次。辖区矿业经济领域纠纷案件均在巡回审判点通过警民联调化解在诉前。

泥河法庭主动延伸审判职能,注重用好当地特色的红色文化、乡贤文化,将道德风尚和法治意识融入群众生活,积极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2024年5月23日下午,法庭与泥河镇八里村联合召开乡规民约修改讨论会。“这次讨论让我受益匪浅,今后,我一定积极引导家里的适龄青年转变观念,自觉抵制高额彩礼。”八里村民李大爷在参加完乡规民约讨论会后说道。

在传统普法宣传的基础上,泥河法庭又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对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开展讨论分析,促进村民知法、懂法、守法。同时综合运用身边人、身边事这种接地气的普法方法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

泥河法庭创新“类案治理”模式,通过建立类案办理制约机制,提高办案效能。法官对多个当事人分别提起的同类型或者系列民事案件,选取一个案件开展示范调解,树立调解导向,其他纠纷参照示范案例办理,发布典型案例,加强以案释法,明规则树导向,推动矛盾源头化解,以典型案例促进善治。2024年3月,泥河法庭法官撰写的1篇裁判文书获评全国法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优秀裁判文书评选活动二等奖。

从党建引领到多元解纷,从巡回审判到类案治理,泥河法庭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深刻内涵,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庐江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