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猎猎处,拳风破长空。5月16日—18日,临泉县体育中心综合体育馆化作武术的海洋,来自全县41所中小学的539名习武少年在此集结。这场历时三天的"体彩杯"武术盛会,不仅刷新了参赛规模记录,更以少年们矫若游龙的身姿,勾勒出体教融合的鲜活图景。
场馆内,七岁萌娃与十八少年同台竞技的奇观,正是临泉深耕体教沃土结出的硕果。自《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实施以来,该县创新构建"文旅+教育+群团"三维联动机制,将武术纳入"一校一品"特色课程体系。从最初12所试点校到如今全域覆盖,从每周两节武术课到"晨练+大课间+社团"立体化习武模式,传统文化基因正以蓬勃之姿注入校园血脉。
赛事现场,长拳如虹贯日,南拳似虎生风。甲组赛区,城关街道中心校学校的刘东旭,一套查拳打得虎虎生威。这个曾经内向的留守儿童,经几年习武历练,已成为校武术队的"小教头"。数据显示,本届赛事设置竞技、传统、对练、团体四大类,甲、乙、丙、丁四个组别132个单项,较首届扩容3倍,创下91%的参赛率新高。
在临泉县兴业路实验学校,武术已成破解"成长方程式"的密钥。该校将武术训练与挫折教育深度融合,独创"武学日志"追踪学生心理成长轨迹。学校展示的一组数据令人振奋:武术队员文化课平均分提升15.6%,违纪率下降82%。这种"动静相济"的育人模式,正在全县催生"武术+思政""武术+心理"等10余项校本课程。
据了解,临泉县计划构建"县—镇—校"三级武术联赛体系,打造皖北武术研学基地,并启动"武术数字云课堂"建设。正如参赛少年集体演练《少年中国说》时的震天呐喊,这座浸润着武术精神的县城,正以一招一式书写着新时代体教融合的隽永篇章。(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