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政协把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履职重点,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深入协商建言、加强民主监督、广泛凝聚共识,为助力铜陵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学深悟透 深入协商议政
深入学习。充分运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主席会议、常委会会议、政协大讲堂、专题讲座、党校高校培训等平台,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更高政治站位服务推进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深刻把握。全面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精髓要义,坚持以协商理念、专业水准、为民情怀来服务谋划开展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协商议政、民主监督工作,助力守护好青铜故里的青山绿水、蓝天净土。精准谋划。践行“两商”并进工作理念,协商方面,紧扣“1226”工作格局,每年选择1-2个生态建设主题,作为年度重点协商议政课题,深入协商议政,聚焦省级民生实事和市级为民办实事,遴选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生态环保事宜作为年度民主监督重点。招商方面,强化生态类项目招引,自2022年以来,机关共签约项目22个,开工项目18个,其中,涉及生态环保类项目7个,总投资11.9亿多元,仅创之源塑料包装公司每年就利用稻草秸秆4000多吨,废纸12000多吨。
精准建言 协力答好生态答卷
聚焦党政关心建诤言。先后4次聚焦“推进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这一主题,组织召开资政会或专题常委会会议,组织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思考,形成211篇大会发言材料、汇总上报了4份《建议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今年,市政协将重点围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推进资源型城市全面绿色转型”举办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合力助推书写铜陵生态文明答卷。瞄准社会关注谋良策。将“助力通江水体生态治理”工作作为重要协商内容,组织相关专委会和界别(界别联组)委员、县区政协开展专题协商,就打好管水、治水、兴水“组合拳”献智献策,综合形成7方面方案级建议,获市领导批示肯定,得到政府部门有效采纳,为推动通江水体长治久清、守护好“一江碧水向东流”贡献政协力量。紧盯百姓关切出实招。围绕群众对郊区铜山镇南泉村“千年古泉”复涌的迫切需求,深化重点提案办理“回头看”,组织委员和有关部门、镇村代表等,并邀请池州市相关单位、企业,共同赴南泉村实地调研古泉断流现状,深入协商交流,提出意见建议,力促相关部门、企业推动工作落实。
协商监督 助力生态改善
突出专门作用。充分发挥政协智力密集优势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引导各党派团体和社会各界,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交提案、社情民意信息70余件。《关于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等3篇社情民意信息和《关于垃圾分类处理的建议》等3件提案分别入选“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以来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社情民意信息和提案”。上报的《加快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建设的建议》获省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批示。为推动此项工作在铜陵有效转化落实,今年,围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铜陵段)建设,组织委员深入考察调研,专家研讨,开展专题协商,综合形成意见建议报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注重协商调研。作为长江沿线城市,市政协连续3年聚焦“长三角沿长江区域水环境共保联治”,开展联动协商,深入议政建言。围绕“水资源优化配置”“古树名木生长管护”“森林康养发展”等课题,积极参加省政协赴铜陵的联动调研,助力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强化民主监督。组织相关党派、界别委员参加长江(铜陵段)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围绕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发现的“企业噪音扰民”“生活垃圾中转异味”“小餐饮油烟污染”等问题整改开展监督性调研,建言将“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
品牌创新 凝聚生态共识
搭建平台载体“增共识”。以“同您协商”特色履职品牌为引领,9个专委会、一县三区政协建立“9+4”联动品牌矩阵,围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开展集体视察;聚焦“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工程实施情况”,组织省、市、县(区)三级政协委员联动调研。通过委员、界别身体力行,向社会各界传递保护生态环境的强烈信号和鲜明示范。面向社会各界“传共识”。围绕《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条例》修订立法协商,组织“专委会+界别”开展深度走访调研,深入基层一线宣传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政策措施。依托委员工作室平台,组织委员向基层群众宣讲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和今后工作举措,助推各项政策应知尽知,共绘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