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太和县郭庙镇紧扣农时节奏,以“调结构、补短板、增效益”为核心,全面推进秋季农业布局优化,通过科技赋能、产业链延伸、政策保障等举措,奋力实现“以秋补夏”促增收目标,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抢抓农时调结构,秋田布局显成效。针对夏季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和市场波动风险,郭庙镇早谋划、早行动,依托“党建+科技+农户”模式,系统推进秋季种植结构调整。一方面,整合撂荒地、秋闲田等资源,扩大大豆、高粱、特色蔬菜等耐储运、高附加值作物的种植面积;另一方面,推广“油菜+大豆”“西瓜+大豆”等轮作模式,提升土地利用率。截至目前,全镇已落实秋季高效作物种植面积超2.3万亩,预计可弥补夏季潜在损失约15%,为农户人均增收超800元。
科技赋能提质效,全产业链添动力。郭庙镇深化“智慧农业”实践,以科技手段破解传统种植瓶颈。通过引入无人机播种、智能灌溉系统及物联网监测平台,实现秋季作物精准管理,降低人工成本20%以上;依托高标准数字化育苗工厂,为秋季种植提供优质种苗保障。同时,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大豆、高粱、蔬菜深加工等产业协同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例如,当地蔬菜加工企业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带动就业200余人,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链条。
党建引领聚合力,政策保障稳增收。镇党委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优势,通过“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统筹调配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一方面,组织农技专家、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开展技术指导,确保秋季作物稳产优收;另一方面,落实特色种养奖补政策,对脱贫户、监测户发放专项补贴23.36万元,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此外,深化与京东、拼多多等电商批发市场合作,拓宽销售渠道,确保秋季农产品“产得出、卖得好”。
典型引路激活力,乡村振兴谱新篇。“过去单一种西瓜,夏季遇涝就亏本,如今改种大豆、高粱,加上技术指导和订单保障,心里踏实多了!”郭庙镇一名村民感慨道。近年来,该镇通过培育“陈府麒麟”西瓜品牌、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等举措,已形成“一村一品”特色格局。下一步,郭庙镇计划投资500万元建设冷链物流中心,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力争秋季农业综合效益提升30%以上。(刘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