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检察助力根治拖欠工资顽疾
来源:王博 2025-05-23 22:45:49 责编:吕宏伟

在皖北水乡五河,蜿蜒的淮河支流滋养着这片土地,也孕育着司法为民的初心。近年来,五河县人民检察院在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这一民生难题上深耕细作,织密织牢劳动者权益保障网。通过“检察 + 行政”“检察 + 法援”“检察 + 基层调解组织 + 法院”等多维联动,打造出“预防—化解—根治”全链条治理体系,让“检察蓝”成为护佑民生的温暖底色。

据统计,2024年以来,五河县人民检察院共计办理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7件9人,涉及被欠薪农民工259人,涉案资金490余万元,民事支持起诉127人,帮助农民工追索劳动合计报酬180余万元,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检察实践的生动样本。

图片1.png

搭建支持起诉“高速路”

新时代“枫桥经验”本质上是以人民利益为中心,走群众路线的工作理念,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是民事检察工作的落脚点。五河县检察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从沟通渠道上下手,通过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厚植民事检察和解土壤,将其在实践中转化为“优先受理、快速审查、全程跟进”的民生案件办理机制。2023 年隆冬,70名农民工在某建筑工地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却在年关将至时被拖欠110 余万元工资。通过人社部门的线索移交,他们来到五河县检察院申请支持起诉。受理案件后,检察官立即启动“绿色通道”,联合人社部门围绕当事人具体诉讼请求、证明原被告与案件争议事实存在的关联性等方面开展调查,通过释法说理、召开听证会等方式,协助当事人收集证据,15天内办理完毕向法院提出支持起诉意见书。这样的快速响应,源于五河县院构建的“检察 + N”多元解纷机制。针对农民工讨薪这一高频民生案件,该院设立专门办案组,实行“三优先”原则——优先受理申请、优先调查取证、优先联动调解,将案件平均办理周期压缩至10日,较传统办案流程提速60%。2024年以来,通过这一机制成功化解群体性欠薪纠纷2起,涉及劳动者120余人,真正实现“矛盾在基层化解,正义在一线彰显”。

锻造护薪 “先锋队”

五河县院立足检察岗位职责,在围绕当事人具体诉讼请求、证明原被告与案件争议事实存在关联等相应证据方面,依法协助诉讼能力弱的当事人收集证据,帮助他们有效行使诉权。2024年,在姜某某等71人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支持起诉案中,办案人员发现部分用工方相互推诿,以账目未核算清楚为由拖延工资支付,70名工人多次协商无果,联合人社部门召开听证会现场出示施工合同、用工方的承诺书等证据,明确工人工资数额和用工方转包情况,随后联系法律援助部门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帮助当事人有效行使诉权。“群众的事没有小事,尤其是农民工的血汗钱,我们必须争分夺秒。”成为全体护薪专班成员的行动准则。

五河县检察院民事检察部门的干警经常性走访工地、企业,开展普法宣传,降低欠薪隐患,探索从“被动受理”到 “主动服务”的转变。2023 年以来,五河县院以党建工作为引领,累计走访重点用工单位 50 余家,让 “检察蓝” 成为劳动者看得见、摸得着的“护身符”。

图片2.png

打破壁垒筑强“前哨站”

根治欠薪,关键在“联动”。五河县院与县人社局、县总工会等 4 家单位建立“护薪协作”机制,从沟通联络、联席会议、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共同研判、办案协作等方面着手,凝聚工作合力,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优势和行政部门法律监督职能作用,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关于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矛盾纠纷等要求,推动劳动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比如人社部门通过日常工作发现的需通过诉讼解决的欠薪隐患,第一时间将线索发送至检察机关,检察机关同步介入,提供法律咨询和释法说理服务。

在“检察 + 行政”协作中,检察机关对于在办案中发现行业监管漏洞,及时向行政主管机关制发检察建议,推动诉源治理。2023年,针对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纳不规范、未设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问题,该院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推动行业项目建设中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账户、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设立全覆盖,从源头上减少了欠薪隐患。

无缝衔接架起 “暖心桥”

“很多农民工文化程度低,不懂诉讼流程,更请不起律师,法律援助就是他们的‘及时雨’。”五河县院与县法律援助中心加强沟通联系,实现“申请—审查—援助”一站式服务。劳动者向检察机关提交支持起诉申请后,符合受理条件的案件当天移送法援中心,法援律师同步介入,提供文书代写、调查取证、出庭代理等全流程服务。2024 年,陈某等47人与某电子科技公司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支持起诉案中,36名女工中,有需要抚养两个年幼孩子的母亲、有年近60患有高血压需长期服药的保洁员,有急需工资治病的一线工人,当他们带着孩子、拿着病历走进检察院时。办案人员当场启动联动机制,法援律师当天介入,快速办理,6天后向法院提交支持起诉意见书。

一站式解纷跑出“加速度”

五河县院联合人民调解员、县法院,构建“支持起诉+人民调解+司法确认”一站式服务。与法院、基层调解组织加强联动,建立支持起诉绿色通道,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有效减少当事人诉累,节省司法资源,提升司法效率。劳动者在这里,既能接受检察官的法律指导,又能通过人民调解快速达成协议,协议经法院司法确认后具有强制执行力,彻底打通了 “调解—确认—执行”的全链条。姜某某等71人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支持起诉案中,70名建筑工人因某公司拖欠工资集体维权。五河县院联合人社部门、基层调解组织、县法院共同开展矛盾化解工作,一方面向工人讲解维权途径,另一方面向企业主分析拒付后果。经过近4个小时的背对背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法院当天作出司法确认,真正实现了 “案结事了人和”。

图片3.png

 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老乡,打工一定要签劳动合同,遇到欠薪别着急,拨打12309电话我们为你服务!”在五河县农贸市场、建筑工地,总能看到检察干警发放普法手册的身影。该院将支持起诉工作与普法宣传深度融合,开展“法治进乡村”“法治进工地”等活动,用“方言版”以案释法、现场提供法律咨询等接地气的方式,向农民工讲解如何签订合同、收集欠薪证据、申请法律帮助。2020 年以来,累计开展普法活动 25 场次,发放资料 5000 余份,覆盖群众 3000 余人次,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为共识。

图片4.png

调解率背后的民生情怀

91.8% 的调解成功率,是五河县院护薪工作的亮眼成绩单。这个数字背后,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不懈追求。在每一起案件中,检察官不仅追求法律上的“案结”,更追求事实上的“事了”——通过释法说理、公开听证,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既维护劳动者权益,也为企业留足整改空间。

让公平正义可见可感

在五河县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全省大数据办案明星”“三八红旗集体”等称号熠熠生辉,而更让检察人自豪的,是群众送来的一面面锦旗。2024 年11月,农民工代表将绣有“捍卫法律尊严 维护百姓权益”的锦旗送到五河县院,感谢办案团队在零下10℃的寒冬里奔走辛劳,释法说理,促成双方和解,为70名工人追回被拖欠的工资。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五河检察的护薪路上上演 —— 为被家暴妇女开展心理疏导,联合妇联、社区开展相关保护工作,为残疾儿童追索抚养费、为生活困难的农民工提供司法救助…… 每一起案件都是一次生动的法治实践,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从“治欠”到“无欠”的跨越

如今的五河县,通过“检察 +”模式的深度实践,五河县欠薪案件数量明显下降,2025年第一季度支持起诉案件同比下降28.6%,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感受到法治的温暖。

从淮河之畔到丘陵深处,五河县院的护薪实践,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生动演绎。通过“检察 +”模式的创新,他们打破部门壁垒,凝聚多元合力,让法律监督既有力度更有温度;他们深耕源头治理,播撒法治种子,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每一个劳动者的追梦之路。正如五河县检察院相关负责人所说:“根治欠薪不是终点,而是司法为民的新起点。我们将继续深化‘检察 +’机制,让‘检察蓝’成为守护民生的永恒底色,为高质量发展书写更温暖的法治篇章。”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五河检察人正以实干担当践行着“人民检察为人民”的初心使命,用“检察 +”的无限可能,绘制着基层社会治理的美好画卷。这朵绽放在皖北大地的“检察蓝”,正用法治的芬芳,滋养着每一个为幸福生活奋斗的身影。(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