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公安局繁昌分局峨山派出所始终坚持“派出所主防”的工作理念,在做实“防”字上下功夫,紧紧围绕“辖区案发率低、百姓满意度高”的工作目标,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以“汉青工作室”为载体,探索孕育“五勤五多”和“四五”工作法,助推主防警务在农村地区落地见效。
深耕基层治理模式,打造高水准乡村警务新样板。聚焦城乡要素流通,探索解决城乡社会治理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高水准成立“汉青工作室”,让“空心山村”生根“实心警务”,努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向深耕善治转型。
以工作室为引领,释放头雁效应。通过“汉青工作室”,大胆尝试社区警务新理念,总结提炼优秀新方法,推动社区警务全面提档升级,形成更加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助力基层社会治理越来越完善。
以工作室为平台,聚焦关键领域。聚焦农业农村特点,紧盯农村地区多发易发的邻里、家庭、土地、婚姻等矛盾源头,结合辖区实际,落实“一村一警”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社区警务工作,将警务融进村居村社,警力撒向田野地头,有针对性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实现矛盾“化解在小,处置在早”。
以工作室为纽带,助推融合共治。整合辖区资源,实现基层警务与基层组织深度融合,以老民警为主,发动村居、村委会力量,达成解决“有人带头朝前干、有人组织指导干、有人配合协助干”的工作思路,打造“家门口的警察”。
精耕基层基础管控,构建高标准主防警务新机制。扎实推进主防警务,总结归纳“五勤五多”社区工作法,即“勤走、勤说、勤听、勤记、勤思”,增强警民关系,推动农村社会治理向精耕细治转型。
勤摸排,基础工作更实更细。坚持入户调查走访,及时了解掌握辖区警情,定期对学校、小旅馆、养殖场所等开展“拉网式”大排查,强化“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确保实际居住和联系电话信息数据鲜活准确。
强巡防,打防管控更严更密。坚持“警力跟着警情走”,主动落实打、防、管、控措施,通过常态化巡查和预警,做好“动态防范”。积极发挥“义警+网格员”的群防群治力量,共开展安全巡逻防范60余次,出动巡逻警力240人次,警车60多车次。
话安防,宣传触角更深更广。将警务日常工作延伸到田间地头,以“拉家常”的方式,向群众开展安全宣传行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案释法,以法论事,切实增强群众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通过村委会宣传栏发布以防盗、防骗、防毒、防害内容40余次,通过警民议事群发布160余次,成功预警劝阻2余万元。
细耕基层矛盾化解,探索高效能纠纷调处新路径。在“五勤五多”工作法基础上,融合新时代“枫桥经验”、“六尺巷工作法”,催生矛盾化解“四五”工作法,即借助政府、司法等相关部门,和基层党组织、人民群众、治保组织、治安积极分子“四种力量”,把握出警、取证、调查、处置、化解“五个环节”。
向心聚能促化解。切准矛盾双方核心焦点,从法、理、情的角度和双方进行释法明理,通过倾听诉求、辨明是非、劝解疏导、借古喻今的调解步骤,以“小切口”促进矛盾“大化解”。
向外借力促化解。扩大多元解纷“朋友圈”,深入辖区企事业单位、村(居)等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党员先锋的作用,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通过开展“警民恳谈”“ 警企恳谈”、入户走访等各项工作,鼓励群众参与矛盾调处。日常工作中与各级治保组织和治安积极分子建立亲密关系,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将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向内提质促化解。不断提升民警自身调解能力,提升矛盾纠纷全流程化解能力,从出警源头抓起,抓好矛盾纠纷调处的各个环节,实现涉农矛盾纠纷化解在田间地头。(张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