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太和县郭庙镇吴寨村的麦田内机声隆隆,金黄的麦浪与忙碌的收割机构成一幅丰收画卷。在科技特派员团队的全程技术护航下,该村6千亩小麦实现机械化高效收割,亩均增产8%以上,粮食颗粒归仓,为全年粮食稳产增收交出亮眼答卷。
科技下沉田间,关键期“把脉问诊”。自小麦进入灌浆期以来,郭庙镇科技特派员团队以“抢晴天、战阴雨、防灾害”为主线,深入吴寨村开展精准技术指导。针对春季干旱和近期干热风频发的风险,特派员刘强带领团队制定“一喷三防”方案,组织农户用无人机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等叶面肥,增强小麦抗逆能力。同时,指导农户采用“小水细浇”方式防止土壤板结,并通过秸秆覆盖保温保湿,为小麦灌浆创造良好条件。
“科技特派员就像‘麦田医生’,不仅教我们科学浇水施肥,还提前预警天气变化!”吴寨村种粮大户吴大振感慨道。据悉,特派员团队通过微信群、现场培训等方式,累计发布技术要点50余条,解决农户问题40余件,确保关键技术落实到每亩田。
良种良法配套,机械化提质增效。吴寨村今年全面推广抗逆高产小麦品种“皖麦49”,结合科技特派员推广的精量播种、种肥同播技术,实现亩穗数突破45万穗,穗粒数达38粒以上。麦收期间,全村调用大型联合收割机30余台,依托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实现割麦、脱粒、秸秆粉碎一体化作业,抢收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3倍。
“今年小麦成熟期较往年提前5天,特派员提前协调收割机调度,还指导我们趁晴抢收,避免穗发芽。”吴寨村党支部书记薛峰介绍。针对局部倒伏麦田,特派员团队示范“低茬收割+人工辅助”技术,减少损失超15%。
防灾减损并重,筑牢丰收防线。面对干热风、阴雨交替等极端天气,科技特派员团队织密“技术防护网”。一方面,指导农户在成熟期适时收获,避免遭遇暴雨导致霉变;另一方面,协调烘干设备满负荷运转,日均处理小麦超千吨,保障粮食安全归仓。此外,通过推广土壤深松、秸秆还田等技术,提升地力,为秋粮种植奠定基础。
成效显著,农户点赞科技力量。经测产,吴寨村小麦平均亩产达662公斤,创历史新高,较去年增产8%。“过去靠经验种地,现在有特派员手把手教技术,亩均成本降低20%,收益增长更明显!”村民强修宣算起丰收账。目前,该村已形成“科技特派员+合作社+农户”联动模式,带动周边3个村推广科学种植技术。
政企协同赋能,长效护航农业发展。郭庙镇政府联合安徽省农科院、太和县农机中心,建立“田间课堂+示范基地”培训体系。特派员团队定期驻点开展技术培训,企业提供良种与农资支持,合作社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形成“良种良技良机”融合的现代农业体系24。未来,吴寨村计划引入智能监测设备,实现田间管理数字化升级。
从防寒保苗到机械化丰收,科技特派员以“零距离”服务打通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吴寨村的实践印证:科技创新与基层实践深度融合,是夯实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刘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