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飘来粽香情
来源: 2025-05-30 09:30:59 责编:奚正喜 何怀光 朱磊

端午的风掠过记忆的门槛时,总有一缕粽香从时光深处飘来,裹着故乡特有的草木气息,缠绕在心头,挥之不去。

在我的家乡,端午的清晨总是来得格外早。晨光初露,街巷里,老人们挎着竹篮,踩着石板路上的晨露,去集市挑选新鲜的粽叶和糯米。粽叶多是农人自家屋后的粽叶竹林里采的,宽大的叶片透着墨绿,沾着晶莹的露珠,凑近便能闻到一股清新的草木香。糯米则粒粒饱满,在水中轻轻淘洗,泛着珍珠般的光泽。

回到家,家家户户开始忙碌包粽子。奶奶总是坐在堂屋的八仙桌旁,把粽叶卷成漏斗状,动作娴熟又利落。她布满皱纹的手,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三两下就把粽叶摆弄成型。舀一勺浸泡好的糯米,再撒上一把红豆,轻轻压实,最后用棉线细细缠绕。不一会儿,一个个棱角分明的粽子就整齐地排列在竹匾里,像列队的士兵,又似等待出嫁的姑娘,透着朴实的美。

灶台的火早已烧得旺旺的,大铁锅里的水咕噜咕噜冒着泡。将包好的粽子小心翼翼地放进锅里,添上柴火,火势渐猛,蒸汽袅袅升起,氤氲了整个厨房。这时,爷爷总会坐在灶台边,慢慢添柴,时不时揭开锅盖看看火候,脸上满是期待。孩子们则围在一旁,眼巴巴地等着粽子出锅,被蒸汽熏得红扑扑的小脸上,写满了馋意。

几个小时后,粽香便迫不及待地从锅盖缝隙里钻出来,弥漫在整个小院里。那香味,是糯米的醇厚、粽叶的清香交织而成,勾得人馋虫直冒。揭开锅盖,热气腾腾中,一个个粽子裹着翠绿的粽叶,宛如被翡翠包裹的珍宝。

粽子形式多样,米粽、小豆粽、枣粽,寓意丰富。那翠绿的粽叶,包裹着香甜的糯米,承载着对先贤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许。咬一口粽子,软糯香甜,满嘴留香,仿佛能品味到历史的韵味,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离开了家乡,到外面读书、就业。在书本中,我了解到端午不仅仅是吃粽子、吃鸭肉的节日,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端午起源于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祭祀活动,后来与纪念屈原的传说相结合,成为了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传统节日。屈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爱国情怀、高洁品格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都令人敬仰。他投江自尽的壮举,更是成为了端午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让这个节日多了一份悲壮与深沉。

如今,每当端午来临,我依然会想起儿时在家乡度过的端午节。那些充满烟火气的场景,那些熟悉的味道,那些温暖的记忆,都如同一幅幅画卷,在我的脑海中徐徐展开。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粽子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各种现代化的驱蚊、保健方法也层出不穷,但我依然怀念儿时的端午,怀念那纯粹、质朴的节日氛围,怀念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温馨时光。

端午,是镌刻在岁月深处的古老印记,是流淌在血脉之中的文化传承。端午,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份浓浓的乡愁,一段温暖的回忆。它承载着家乡的风俗,寄托着亲人的关爱,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论岁月如何变迁,端午的味道始终萦绕在心头,那粽子的清香、美食的香甜、孩子们的欢笑,都将永远珍藏在记忆的深处,成为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

愿这份关于端午的美好记忆,如同陈年的美酒,在岁月的长河中愈发醇香;愿端午的传统习俗,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