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米里的乡村振兴答卷:从科技赋能到民生共享的端午实践
来源:阜阳市政协 2025-05-31 07:39:25 责编:奚正喜 陈维庭 何怀光

当端午的粽香与富硒米的谷香在皖北乡村交织,一场关于民生温度与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正在阜南县龙王乡合胜村徐徐展开。5月28日,阜阳市政协机关驻村工作队联合合胜村开展的特殊慰问行动,不仅为273名困境儿童、高龄老人、残疾人和五保户送去节日关怀,更勾勒出一幅科技兴农、产业惠民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科技注入土地,小颗粒承载大科技

此次分发的富硒大米,是合胜村产业升级的标志性成果。在阜阳市政协机关驻村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下,合胜村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达成合作,将先进的富硒技术引入田间地头。村集体合作社通过统一规划种植、标准化管理,将普通水稻升级为富含微量元素“硒”的特色农产品。这种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营养价值,更赋予传统农业新的科技内涵。

“过去种粮看天吃饭,现在科技为土地赋能。”合胜村负责人介绍,富硒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稻米的品质,还显著提升了市场竞争力,让农产品在高端市场拥有一席之地。这种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关怀走进家门,一份米传递多重温暖

活动现场,驻村工作队与村干部组成的“爱心小分队”,将一袋袋沉甸甸的富硒米送到村民手中。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工作人员更是挨家挨户上门配送。82岁的李大爷握着大米激动地说:“这米不仅香,更让我们心里暖。”

这份来自“家门口”的礼物,承载着多重温暖:既是端午佳节的传统关怀,也是村集体发展成果的共享,更是基层组织对困难群体的特别关照。通过精准的民生保障,让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最需要的人群,这种实践正是乡村振兴战略“以人为本”理念的生动体现。

共享发展成果,产业振兴点亮民生希望

富硒大米的惠民发放,是合胜村“产业发展—民生改善”良性循环的缩影。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合胜村探索出“科技兴农+集体发展+民生共享”的新模式,将特色农产品与民生保障有机结合。这种做法不仅缓解了困难群众的生活压力,更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看到村民们拿到大米时的笑容,我们更加坚定了产业惠民的决心。”阜阳市政协机关驻村工作队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科技合作,扩大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让更多村民共享发展成果。从科技赋能到民生共享,合胜村的探索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在这个端午,一袋袋富硒米不仅传递着节日的温情,更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希望。合胜村的实践证明,只有将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与民生保障紧密结合,才能书写出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村民。

(江淮时报全媒体记者 张淼 通讯员王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