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上午,太和县郭庙镇文化站联合中心校举办“我们的节日·端午”劳动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以“粽香飘满实践路 浓情共庆端午情”为主题,通过传统技艺体验、校园特色展示、公益服务等环节,吸引150余名学生及家长参与,让端午文化与劳动精神在校园与社区中生动交融。
校站联动,传承技艺润童心。活动现场,镇文化站非遗传承人与中心校手工社团联合开设“端午技艺课堂”。文化站老师示范粽叶卷制、糯米填充技巧,学生们两人一组协作包粽子,欢声笑语中,三角粽、四角粽渐成形。“红枣要放在中间,线绳扎紧才不会散!”六年级学生李一凡边学边教弟弟,不一会儿便完成人生第一个“自制粽”。另一边,美术老师指导孩子们缝制艾草香囊,穿针引线间,五彩丝线与淡淡艾香交织出节日仪式感。镇文化站站长刘强表示:“让传统文化进校园、入家庭,既是文化传承,更是润心启智的实践教育。”
校园赋能,劳动实践育新人。活动中,中心校结合校本课程设置特色环节。语文组师生以《端午诵》原创诗歌开启“诗词里的端午节”展演,“粽香千古,爱国长颂”的铿锵吟诵引得掌声阵阵;科学社团展示“艾草蒸馏提取精油”实验,将传统草药与现代科技结合,激发探索兴趣。此外,五年级(3)班学生化身“环保小卫士”,手持工具清理广场角落杂物,用实际行动践行“劳动最光荣”。校长刘兴高感慨:“从课堂到社会实践,孩子们不仅学技能,更懂责任与担当。”
文化浸润,家校共筑文明风。活动现场特设“端午文化长廊”,文化站展出《屈原故事》《各地端午习俗》等图文展板,中心校则组织学生书写“福”“寿”等书法作品赠送居民。亲子家庭共同参与“艾草花束DIY”,母亲握紧孩子的手修剪枝丫,父亲耐心调整花束造型,温馨场景成为节日最美注脚。活动尾声,师生将包好的200余个粽子煮熟,分装送往镇敬老院及困难家庭,中心校少先队员还为老人表演精心排练的民俗舞蹈《粽舞端阳》,欢声笑语暖意融融。
以劳树德,校镇共绘文明图。“这次活动既是文化传承的桥梁,也是校镇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镇文化站站长刘强在总结中表示,未来将联合学校常态化开展“非遗进课堂”“劳动实践日”等活动,让传统文化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入学生成长。
粽香飘处见匠心,劳动践行显担当。郭庙镇文化站与中心校以传统节日为纽带,将文化传承、劳动教育、公益服务有机融合,既为孩子们搭建了知行合一的成长平台,也为基层文明建设注入新活力。未来,校镇将继续携手,让传统文化在实践沃土中生生不息,让劳动之花在家校共育中绽放光彩。(郭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