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法院胡慧娟:离泥土越近 离群众的心越近
来源:肥西县人民法院 2025-06-04 19:31:36 责编:仇鹤丹

“离泥土越近,离群众的心越近。”这是肥西县人民法院民一庭员额法官胡慧娟始终坚守的信念。从立案窗口到偏远乡村,从书记员到员额法官,她总是奋战在岗位一线,用八年芳华践行“司法为民”的誓言,先后获得“全市法院先进个人”“全县优秀政法干警”“肥西县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在民事法官的案头,从家长里短的财产分割到剑拔弩张的邻里纠纷,每本卷宗都承载着群众的急难愁盼。百姓眼中的“小案”关乎一家冷暖,连着千家万户对公平正义的感知。胡慧娟始终坚持“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用心用情书写每一份司法为民的答卷。

“胡法官,我家孙子这几天就回学校继续读书,真是太感谢了!”电话那头,小丁奶奶的声音里透着喜悦。听到这期盼已久的好消息,胡慧娟紧锁多日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事情还得从小丁父母离婚说起。胡慧娟在办理小丁父母离婚纠纷时,发现小丁的父母将其放在祖父母处不管不问,小丁因此辍学。她带着课外书几度走访小丁,并依法向小丁父母发出《家庭教育令》,在调解室耐心做小丁父母的思想工作。看着父母愧疚的神情,胡慧娟知道,事情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胡慧娟深知,每一个案件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她的职责不仅在于依法裁判,更在于用爱心和耐心,为迷途的孩子点亮希望,为破碎的家庭重拾温暖。

某日,胡慧娟在“灵西”小程序上收到上派镇乐平社区发布的“四员一律”派单,联系到社区负责人后,她参与到一起离婚夫妻拆迁房产分割的纠纷中。

原告周某在2018年因为征地拆迁获得了两套拆迁房屋,其中一套有房屋产权证明,一套暂未办理房屋产权登记。周某在和被告王某离婚时,就财产分割问题,双方一直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即使是在调解现场,双方情绪仍旧十分激动。

胡慧娟决定就地开展“背对背调解”,对夫妻双方分别进行释法明理。她向周某解释道:“根据民法典1062条,婚后取得的拆迁补偿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法律上确实需要分割。”面对泣不成声的王某,胡慧娟安抚其情绪,“即使离婚也要好聚好散,不要感情用事……”最终,双方表示愿意通过签订协议方式对家庭财产进行有效分割。

“基层治理的密码,藏在法理与人心的同频共振里”,结案后,胡慧娟在“灵西”小程序的案件日志里写道。从云端接单平台到社区会议室,胡慧娟将司法的触角延伸至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努力破解基层治理的难题,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2022年,胡慧娟主动申请到肥西县最偏远的山南法庭工作,40多个村(社区)的田间地头,都有她司法服务的坚实脚步。胡慧娟不辞辛苦地坚持“走出去”,高质高效地将公平正义送到群众家门口、送到群众心里头。

80岁的徐老本该颐养天年,前段时间却被诊断身患癌症,生活需要专人照护。徐家六兄妹却在谁出钱谁出力这件事上产生了分歧,不愿承担老人的赡养义务。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胡慧娟将巡回法庭搬到了老人所在的村委会,在老人家门口审理了该案。

庭审现场,胡慧娟耐心倾听各方诉求,从法理和情理两个角度深入剖析,解释赡养父母不仅是道德义务,更是法律规定的责任。面对争执不下的徐家六兄妹,胡慧娟说,“因为赡养问题对簿公堂,不仅伤感情,也不是做子女的本分。”最终六兄妹达成一致,每人每月出赡养费,确保老人“病有所医、老有所依”。旁听的村民不禁感慨道:“法官讲理也讲情,我们服气!”

2023年初,胡慧娟协助山南镇人民政府成立“南姑娘说法”志愿服务队,并将真实案例改编成剧本,通过“模拟法庭”的形式深度还原庭审现场,通过情景剧演绎,让广大居民特别是女性群体直观地了解到庭审程序、学习到法律知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脚下有泥土,心中有责任。作为基层法院的法官,无论是顶着烈日走访当事人家中,还是深夜伏案梳理案卷,胡慧娟始终一步一个脚印,用脚步丈量公平正义,用真诚化解当事人心结。诚如她所言:“法官的天平不仅要端平,更要让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度。”(肥西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