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应用,我省农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基础设施、数字赋能和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不足。
一是农村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我省皖西南山区丘陵地带乡村5G基站、光纤宽带、物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维护成本高,农业大数据建设基础薄弱,质量不高。部分智慧农业等应用试点项目仍处在视频监控、数据采集和产品销售等阶段,现有网络和算力、算法不足以支撑农业全产业链数智化和场景应用开发,数字化推动农业产业绿色转型进程有待提升。
二是农业大数据资源利用不足。我省农业农村数据资源利用率较低,缺乏统一的农业大数据系统平台,在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有效数据信息服务方面存在短板,不能形成生产指导、价格趋势、市场行情等深度剖析图像,缺乏深度融合市场信息要素的功能。
三是农业数智化程度不高。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要素中的融合渗透率不高,各地政府、企业、农民普遍缺少应用农业数字化技术进行种植管理、物流运输、产品销售的手段。尤其是中小型农业企业、小农户在数字农业技术应用方面存在困难,相关的技术、设备投入成本以及维护运营成本往往过高,小企业难以负担。
四是数字专业人才缺乏。数字农业领域专业人才匮乏,尤其是熟悉农业生产又懂数字技术应用的复合型人才紧缺。由于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技能水平的影响,农户的科技观念和市场意识相对落后,对新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敏锐,对新概念、新技术接受度低,应用操作不熟练,后期信息化服务较为落后,制约了数字赋能农业产业绿色转型。
为此,建议:
一是夯实农业数字化基础能力。建议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省数据资源局、省通信管理局牵头,编制专项规划,加快推动我省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布局,提升农村宽带网络覆盖水平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财政扶持农业农村数智化发展长效机制,加大农业数字基础设施财政投入力度,引导资金向农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对参与到农业生产各环节的数字型试点企业、智慧园区等示范基地给予财政支持,加快推广农业智能装备应用。
二是提高农业数据要素应用水平。建议省农业农村厅和省数据资源局基于全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整合现有政务信息系统,融合龙头企业信息化系统,共同开发建设省农业大数据产业综合应用平台,建设智慧农业数据库和安徽农业大脑。整合大数据体系,聚焦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四个环节,实现全省涉农数据资源的共享交换、数据融合、分析应用,做到数据互通、信息互联、资源互享。支持各地龙头企业根据当地产业特色强化农业大数据综合应用,通过技术手段和政策引导,推动数据资源的标准化、集成化,提高数据共享和利用效率。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据采集,指导农业精准生产、精准营销。
三是支持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建议省农业农村厅牵头,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推动各地加快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在全省引导建设一批智慧农业、无人农场和数字农业产业园示范项目,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管理、实时监测、动态预警和精准作业,促进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进一步利用农业数字信息资源,重点支持建设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提高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
四是加大融合型人才培养政策供给。建议省、市、县农业农村部门采取定点帮扶、集中培训、现场指导、远程教学、开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等方式,推动数字农业技术向田间地头延伸。支持省内涉农专业高校开设农业数字化相关课程,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并加快培养一批智慧农业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鼓励支持涉农高校、农业科研院所等机构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数字农业科技创新团队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