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法院:用法治赋能家庭教育
来源:徽州政法 2025-06-05 19:46:42 责编:费伟

“被告需每月按时支付抚养费,并严格履行家庭教育责任……”近日,黄山市徽州区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一起抚养纠纷案件。原告是一名未满10周岁的儿童,其父母已离异,母亲因父亲长期拖欠抚养费诉至法院。承办法官在厘清抚养义务的同时,敏锐发现父女关系疏离背后的家庭教育缺位问题。经调解,父亲不仅当场签署抚养费支付协议,更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教育指南”——法院依法向其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要求其定期参与亲子互动、关注孩子心理需求,用实际行动补上“父亲”这一角色。

这场充满温度的司法实践,正是徽州区人民法院深耕家庭教育保护领域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院以“司法护航成长”为核心,将家庭教育指导深度融入审判职能,通过构建联动机制、创新普法载体、打造专业团队,织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网络,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个家庭的教育之路。

联动发力,织密家庭教育“防护网”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而家庭教育的缺位往往是未成年人权益受损的源头。徽州区法院联合区妇联建立“家事纠纷诉调对接”机制,邀请家庭教育指导员、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入驻“家庭教育指导站”,形成“纠纷调解+心理疏导+教育指导”的全链条服务。

在一起离婚案件中,法官发现未成年人小李因父母冲突出现厌学情绪,随即启动“法官+心理咨询师”联合干预模式:心理咨询师运用其丰富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和心理疏导机制打开孩子心扉,法官则向父母发出《家庭教育促进法》普法手册,引导双方在离婚后共同承担教育责任。

创新普法“三重奏”,让法治种子深植童心

法律的温度,在于让抽象的条文转化为可感知的实践。徽州区法院打造“入耳、入眼、入脑”三维普法体系,让法治教育真正走进青少年生活。

法治课堂“沉浸式”普法:选派审判经验丰富、亲和力强的法官担任辖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通过开展法治讲座、报告会等,以真实案例、互动问答的方式,向同学们解读了法律中规定的未成年人应当享受到的各种保障,详细介绍了来自家庭、社会和法律的保护,引导青少年不断增强法律意识。

法庭现场“零距离”教学:结合“法院开放日”,邀请辖区中小学师生到法院参观。在审判法庭,法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同学们讲解法庭的设置、案件审理流程等内容,学生亲身感受了法庭的庄严和神圣。

模拟法庭“角色扮演”学:在法院与学校联合开展的“模拟法庭”中,学生扮演“法官、公诉人、律师、被告人”等不同角色进入庭审模拟,“公诉人”和“被告人”围绕争议展开“起诉”和“答辩”,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法律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专业团队“精准滴灌”,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可能有一个需要调整的家庭模式。”徽州区法院组建“法官+心理咨询师+特邀调解员”专业团队,针对不同家庭困境开出“个性化处方”:对因离异导致教育缺位的家庭,发放《家庭教育指导令》和《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引导父母放下矛盾,共同守护孩子健康成长;对存在暴力管教的家庭,心理咨询师通过专业疗法,帮助家长学会“情绪管理”。

2024年至今,徽州区法院累计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27份,《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206份,成功调解涉未成年人纠纷70余件。

正如一位参与过家庭教育指导的父亲所言:“法院不仅教会我如何承担责任,更让我明白,父爱不是冰冷的转账记录,而是温暖的陪伴与守护。”法槌敲响的不仅是公平正义,更是对家庭责任的唤醒;法庭不是冰冷的审判场所,而是成为传递教育理念的课堂——这正是徽州区法院守护成长的初心。愿每一个家庭都能在法治的滋养中,让父母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让家庭教育成为孩子一生的底气。(徽州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