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时节
来源:于有训 2025-06-07 11:41:25 责编:周晓东 朱媛

大地用黄绿交错的色彩,迎接又一个带着神韵的节气——芒种。

芒种,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每年公历6月6日左右,太阳黄经为75°。芒种到来,仲夏伊始。

芒种,穿过小满的烟雨,轻抚浅夏的微风,聆听布谷的鸣唱,嗅着梅子的酸甜,踩着滚滚麦浪,以播种与收获分水岭的姿态,站成六月一道最美的风景。

中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他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泽草所生,种之芒种”,因为芒种是交节,从北国到江南有着不同的时令变化和秀美风光,在我皖北的家乡,就是蓝蓝的天空飞翔着无数洁白的云朵,少雨的日子,麦子一天一个样,大地一片金黄;江南雨量日渐充沛,芒种过后,就到了梅子黄熟,细雨绵绵的时节了,所有的人们开始为着不久后的夏收忙里忙外做着准备。

芒种,是农民的节日,是收获的开端,丰收的起点。

芒种,谐音“忙种”,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忙着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种一到,夏熟作物要收割,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种庄稼要管理,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

在我老家的农村中长期流传着“芒种前后,割麦种豆”的谚语。芒种时节,正是收麦子、种稻谷的时候,“芒”,指麦子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该收割了;“种”,指谷黍类作物到了播种的时候。

“春争日,夏争时”,那时如果来到郊外或农村,你会看到田间一片繁忙景象。农民们挥汗割麦,弯腰插秧的身影,定格成大地上最美的画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麦子从种下到收割,要经历几个漫长的季节和诸多环节,这其中农民们不知挥洒了多少汗水,付出了几多辛劳。诗人这样说,“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

芒种前后的几天里,彻底打乱了农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作习惯。夜深了,村子终于静了下来。突然,不知谁家的院子里传出嘶啦嘶啦的声音,这一定是睡不着的人们在磨着镰刀。是呀,在这个即将收获的夜晚,谁能睡得着呢?因为,今天芒种一过,明天就要开镰割麦了!

那时,我最馋的是咸鸡蛋。每次往地里送饭,我都很乐意跟着奶奶去。因为我知道,奶奶的饭篮子里也有我的一个咸鸡蛋。饭很简单,几个白馍,几个咸鸡蛋或者几条小咸鱼,再有几根洗好的黄瓜,一壶白开水。大家坐在麦铺上,一边吃饭,一边讨论割麦的进度,场面至今清晰浮现。

芒种时节,在农村里没有闲人,中年人、青年人是麦田里的主要劳力,老人和孩子也早早地来到田地里做力所能及的劳动。实在不能下地劳动的老人才在家里打扫打扫麦场,还要附带着照看年幼的孙子或孙女。可谓是:“芒种前后麦上场,男女老少昼夜忙。三麦不如一秋长,三秋不如一麦忙。”

转眼间,五十多年过去了,芒种的劳作景象已经大不相同。已然是换了人间,进入新时代,镰刀早就成了过往和记忆,那无边金黄的麦浪里,人们触目所见都是崭新的联合收割机,不用多时,那么多可爱的麦子就会收割入仓了。

林清玄说:“芒种,是多么美的名字。稻子的背负是芒种,麦穗的承担是芒种,高粱的波浪是芒种,天人菊在野风中盛放是芒种……有时候感觉到那一丝丝落下的阳光,也是芒种。”芒种,季节的神韵,它不仅收获,还是耕耘,日子,在它的润染下,春种夏收,筑起了天下一座座粮仓,平凡人才撑起屋檐下那一方烟火。

今日芒种,祝愿每一个人能把握当下,用智慧与勤劳在人生的田野里耕作播种,用汗水浇灌出美丽的生命之花,结出幸福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