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可以设置道路限高,限制大车驶入。”“也可以和交警部门联系,给道路装个超速摄像头。”……6月12日,“政协江淮行”采访团来到位于淮北市杜集区石台镇梧桐村的“委员之家”,一场关于丰收路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讨论正在开展。
石台镇梧桐村政协“委员之家”开展关于丰收路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讨论
这样的讨论也是石台镇政协联络组利用“委员之家”平台履职的日常。
“我们石台镇现有区政协委员13名,来自教育、企业、宗教等多个界别,政协‘委员之家’把这13名委员都纳入进来。”石台镇党委委员赵玉琳介绍,2024年初,在杜集区政协的指导下,石台镇创新利用村民闲置房屋,打造了梧桐村政协“委员之家”,依托这一平台,委员们立足界别优势,积极履职建言。
杜集区政协常委、梧桐村政协“委员之家”成员曹建强接受采访
“农村没有小事,老百姓身边的事就是重要的事。”杜集区政协常委曹建强说,今天他们在讨论丰收路道路改造问题时,首先考虑的就是这条路如何才能让老百姓安全出行、便于生活,最终他们达成一致意见——给道路限高、限宽、加装摄像头限速。
事实上,梧桐村政协“委员之家”的搭建,得益于这里良好的协商基础。梧桐村“三米巷”的蝶变,便是他们协商共治的典型案例。
原本的“三米巷”只有一米宽,路面坑洼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是村民出行的日常状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8年开始,石台镇政协联络组的政协委员和村民代表积极开展调研,梧桐村“两委”成员、政协委员、老党员及村民代表经常坐在一起协商,促成党员带头让地、群众无偿捐献宅基地,最终将狭窄巷道变为如今宽敞洁净、象征礼让和谐“三米巷”。
石台镇党委委员赵玉琳接受采访
“在‘三米巷的启发下,委员们依托‘委员之家’平台,提交的《加快梧桐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提案,被列为区政协2024年重点提案,有力推动了梧桐村基础设施完善、多彩梯田等重点项目的落地实施。”赵玉琳说,把政协“委员之家”设在最基层,不仅方便了政协委员深入联系各界群众、了解他们的所求所盼,更能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利用他们的专业特长和优势,帮助解决基层治理等方面的难题,推动基层各项事业的发展。
在“委员之家”的助力下,梧桐村还通过建设“乡村振兴积分超市”引导村民参与治理,积分兑换惠及865人次;联合企业共建芦笋基地、开发“皖北川藏线”,带动就业120余人,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48万元。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既要依靠党组织坚强领导,也需多元主体协同发力。赵玉琳表示,未来梧桐村将持续深化“党建+协商”模式,让“你谦我让”的礼让精神融入乡村振兴,把“委员之家”的智慧转化为惠民实效,共同书写和美梧桐新篇章。
(江淮时报全媒体记者 金珊珊、陈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