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项目管理面临诸多挑战的当下,中煤矿建集团建安公司作为国有建筑企业,积极探寻党组织功能协同强化的路径,以“项目党建策划书”为核心载体,构建起“全周期策划、创新驱动、人才培养、品牌赋能”的“四维路径”,有力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促使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全周期策划筑牢党建引领根基
建安公司针对建筑项目点多线长、党员分布分散以及传统党建模式难以契合项目差异化需求的实际困境,紧密围绕项目筹备、基础施工、主体结构、工程收尾四个阶段的特点,量身定制党建融入方案,明确界定各施工阶段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确保党建工作与项目建设同频共振、协同共进。项目筹备阶段:筑牢基础,塑造品牌形象。推进全方位形象标准化建设,以“三化一保障”为工作准则,依据“六有标准”建成标准化党员活动室,设置“党员示范岗”公示牌,并制定人才培养“双导师制”,为项目建设储备人才,注入红色基因。基础施工阶段:强化管控,确保安全质量。例如芜湖产业园项目设立党员安全监督岗,开展“我为安全献一策”“党员身边无事故”等活动,实现了连续300天零事故的良好记录。主体施工阶段:创新驱动,提升管理效能。宿州体育馆项目引入“BIM+智慧工地”系统,开设“党建云课堂”,党员技术攻关组成功攻克大跨度钢结构安装难题,缩短工期达45天。工程收尾阶段:总结提升,树立企业形象。淮北片区凤宁花园项目以不低于30%的装配率提前109天竣工,安置了1319户居民,加速了建筑产业工业化、标准化进程,助力项目荣获安徽省“四个工地”试点项目,达成了党建工作与项目建设全周期的同频共振。
创新驱动激发党建工作活力
创新活动载体,构建深度融合的党建工作格局。引入智慧党建平台,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党建数据可视化管理,提升党建效能。推进“三岗一区一队”建设,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安全监督岗,组建党员突击队,激发党员活力与责任感。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和技术创新活动,如“大干一百天,打赢攻坚战”“技术比武”“五小创新”评选等,激发职工创新潜能,提升生产效益。加强党建联建活动,与业主、监理、属地社区等开展党建共建,整合资源力量,扩大“红色朋友圈”,有效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感与知名度。
人才培养夯实企业发展基石
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将其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导师带徒”“建安学堂”学习、“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等活动,培养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的人才队伍。近三年培养技术骨干46人,28名青年党员走上项目管理岗位,“建安学堂”累计培训2300人次。为新入职员工“一对一”配置导师,制定细化培养方案,确保新员工成长得到全程指导。以项目为人才成长沃土,围绕项目热点、重点、难点问题,激励党员勇挑重担,带头排查安全隐患、攻关技术难题、保障工期进度,显著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品牌赋能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各项目党支部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品牌,打造差异化党建名片。宿州体育馆项目的“智体领航135”党建品牌,深入推进党建标准化建设、施工智能化建设、管理精细化建设,依托BIM+智慧工地系统提升管理效率;芜湖公司创建“芜线红,新动力”党建品牌和“1314”党建工作法,聚焦党建与经营、安全、技术三融合,打造“四型”党支部。这些品牌成为项目攻坚的“红色引擎”和企业市场竞争的“金色名片”,带动企业新签合同额年均增长12%,提升了企业的党建工作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中煤矿建集团建安公司党委的实践证明,以项目党建策划书为载体的双融双促项目党建管理模式,是建筑企业应对项目管理挑战、实现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和有效解决方案。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建安公司党委将持续拓展党建工作与项目生产经营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从“融入”到“引领”的跨越提升,使党建工作成为推动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国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