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法院:“心”调解促“新”开始
来源:左艳茹 2025-06-25 21:50:40 责编:仇鹤丹

当婚姻走到尽头,剑拔弩张的法庭并非唯一出路。如何让当事人在理性解决纠纷的同时,也能抚平情感创伤,真正面向未来?肥西县人民法院诉调对接中心积极创新,引入心理咨询师参与离婚纠纷案件调解工作,将专业的心理疏导融入司法调解,取得了良好效果。近日,该院诉调中心通过这一模式,成功化解一起离婚纠纷。

李先生和赵女士结婚近二十年,婚后育有两女。结婚初期夫妻感情较好,但随着时间推移,两人常因生活理念、家庭规划等问题频繁争吵,关系愈发紧张。赵女士认为夫妻感情已经破裂,遂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要求解除婚姻关系、处理两个孩子抚养权,并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经当事人同意,案件被指派给特邀调解员陈思羽。陈思羽兼具心理咨询师和婚姻家庭咨询师资质,在合肥市某社区长期从事心理辅导与公益活动。翻阅卷宗后,陈思羽通过电话敏锐察觉到双方情绪背后的深层心理问题,决定从倾听入手,制定专门的心理辅导方案,帮助双方释放积压的负面情绪。运用倾听、共情等心理疏导技巧,耐心安抚双方,逐步纾解对立情绪,为后续实质性问题协商创造了平和氛围。

在深入沟通后,调解员确认双方已无和好可能。但她也发现,两人内心深处都牵挂着孩子。于是,她引导李先生和赵女士将重心转向如何最大限度保障两个女儿的健康成长。与此同时,诉调对接中心的法官也介入,释明法律关于抚养权判定、财产分割的原则。在“心理疏导+法律释明”的双重作用下,双方的对立情绪进一步缓和,最终同意进行面对面调解,理性商讨财产分割、抚养权及探望权等具体事宜。

经过细致、专业的调解,李先生与赵女士最终就解除婚姻关系、子女抚养安排、探望权以及包括三套房产、两辆车辆在内的夫妻共同财产分割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了调解协议。

在后续回访中,陈思羽继续以心理咨询师的身份为双方提供辅导,她说:“婚姻关系的结束不意味着亲子关系的终结,双方应共同努力,为孩子营造积极乐观的成长环境。”赵女士在回访中表示:“现在两个孩子一个跟我,一个跟爸爸,周末她们常能见面团聚。我也开始了新的生活。能有现在这样积极的状态,真的要感谢法院工作人员和调解员这段时间的耐心帮助和细致工作。”

肥西法院引入心理咨询师参与离婚纠纷调解,通过将心理疏导与专业调解深度融合,有效帮助当事人理性面对矛盾,最大限度保护了未成年子女的权益,切实维护了家庭与社会的和谐稳定。肥西法院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壮大专业调解队伍,优化工作机制,强化业务指导,充分发挥特邀调解员的专业特长和领域优势,持续拓宽多元纠纷解决渠道,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司法服务。(左艳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