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蚌埠市蚌山区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区委部署要求,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助力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贯彻新思想,把好党建引领“航向标”
人民政协是政治组织,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不断健全“会议+学习+读书”体系,持续深化“十个坚持”规律性认识,聚焦党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切实担负起“落实下去、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要大力实施“同心党建引领工程”,完善组织体系和制度机制,推动政协党建与履职深度融合,更好激发政协各专委会和乡街(社区中心)政协联络组“同心党建”工作活力,以高水平党建引领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持续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常态化长效化将党的纪律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引导推动党员干部、党员委员在遵规守纪前提下认真履职、积极作为。要深入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坚持不懈纠“四风”,持之以恒转作风,正风肃纪树新风,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生动局面。
把准新方向,当好助推发展“智囊团”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政协的职责所在。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长江淮河生态经济带、“一带一路”等战略机遇,聚焦“一产突破、二产壮大、三产重振”战略,围绕农业提质、工业升级、服务业优化开展深度调研,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献计献策;要紧扣蚌山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及重大项目建设开展协商议政,助力破解经济发展瓶颈;要围绕城市更新、环境治理等开展重点协商,推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要聚焦教育改革、社区养老等民生关切组织视察监督,推动群众“愿望清单”转化为政协“履职清单”。
关注新诉求,搭好服务百姓“连心桥”
人民政协的血脉在人民、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要把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履职目标,围绕党政部署和民生关切开展协商式监督,规范会议、视察、提案、专项监督形式,探索联动、特约、网络监督等新途径。健全组织领导、知情明政、协调落实、办理反馈、权益保障机制,提升监督效能。要坚持“不调研不提提案”要求,常态化开展“提案调研月”活动,加强提案征集培育。完善交办会、面商会制度,优化重点提案遴选、督办机制,强化“1号重点提案”示范效应。持续开展“提案双评”活动,推进“提、审、立、交、办、督、评”全过程协商,促进提案提质增效。
要充分发挥社情民意作用,定期发布选题方向,推广优秀案例,培育骨干信息员队伍。落实定向约稿、量化管理、定期通报、反馈激励等机制,用好信息“直通车”,让更多“金点子”结出“金果子”。
适应新形势,建好履职实践“大平台”
守正创新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活力之源。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基层政协履职方向,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加强对乡街(社区中心)政协联络组的联系指导。以联络组工作观摩交流为抓手,巩固主席会议听取汇报制度。建好用活“委员之家”“委员工作室”,促进委员密切联系服务界别群众。要常态化开展“委员进社区”“委员社区讲堂”“我当一天网格员”活动,扩大“我们+”志愿服务品牌影响力,整合资源、培育新生力量,打造为民服务合力。要深化“书香政协”建设,开展“委员读书汇”活动,引导委员在读书学习中明方向、聚共识、强本领、显担当。要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完善协商体系,拓展协商平台和方式,营造浓厚协商文化氛围。巩固“12345”协商议政格局,健全政协协商制度,用好“共商烦心事”平台,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
锚定新目标,划起凝心聚力“奋斗桨”
新时代赋予政协新使命,新征程召唤政协新作为。要充分发挥制度机制优势,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动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把握政协政治属性,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专”出特色、质量与水平。要落实《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的意见》,健全协商、凝聚共识机制,当好制度践行者。要凝聚团结奋进合力,发挥爱国统一战线作用,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完善新型政党制度,支持民主党派履职;引导宗教中国化;加强党外知识分子、非公经济人士、新阶层人士政治引领,讲好蚌山现代化故事。要抓好政协队伍建设,坚持“两为两上”,推动机关干部投身凝心聚力、协商民主等实践。要按照“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要求,提升委员“四种能力”,增强委员责任感使命感,展现新时代政协委员新形象。
(刘清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