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田家庵区人民法院泉山法庭始终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抓手,以法治力量引领社会新风尚,托举起向上向善时代精神。
派送相撞 “泉”力践行诚信担当
2025年1月1日,外卖小哥廖某某载着餐食路过洞山路和洞山小街交叉口与逆行的快递小哥马某迎面相撞。餐食散落,车辆损坏、身体受伤、更因误工面临星级骑手掉星,佣金降低的问题。经交警大队认定马某负全部责任。可当外卖小哥提出赔偿误工费、修车费等时,马某却对此躲躲闪闪,不管不问。
无奈之下,外卖小哥将马某、快递公司、保险公司均诉至法院。可起诉时马某已离职,保险公司表示金额太少,主张免赔。但法官连星星没有一判了之,而是在庭前及庭中多次开展调解工作,向快递公司负责人出示外卖小哥的误工证明、跑单记录,并表示:“这些年轻人风里来雨里去,一单收入不过几块钱,一场事故就可能让他半个月白干!”见快递公司负责人低头不语,又紧接着释法明理:“逆行违反交通法规,企业作为管理者,有责任督促员工文明出行。主动担责不仅是诚信经营的体现,更是对社会安全的守护。如果因为逃避责任影响企业口碑,得不偿失。”
在法官情理法交融的劝解下,快递公司当庭履行赔偿,外卖小哥也当场撤诉。法官再次叮嘱:“希望企业把文明出行写进员工守则,让每位骑手都能平安抵达。”
这场调解,折射出“文明出行是生命底线、诚信担责是立身之本”的价值共识。非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的背后是对“文明”与“法治”的深刻诠释,要以法为盾,让规则意识深入人心。
姐弟债务 “泉”力修复亲情裂痕
十年前,姐姐王梅将100万积蓄借给亲弟弟王林周转,当承诺的本息滚至130万时,姐弟俩却从亲密无间走到对簿公堂……
姐姐起诉实属无奈,儿子三十多岁未婚,急需婚房钱,这才将弟弟告上法庭。弟弟却理直气壮,以没钱为由久拖不还,还叫嚷着“不行把我抓去蹲监狱”。
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足,判决虽易,但若弟弟真无力还款,姐姐拿不到应急钱,弟弟成被执行人,亲情更无修复可能。法官丁玲玲深知此理,建议姐姐做诉中保全,在得知弟弟名下仅有一套住房时,主动松口:“不能让他一家流落街头,利息不要了,分期还也行。”这番话让法官意识到,血脉间的羁绊从未真正断裂。
法官将弟弟约至法庭,谈起往昔姐弟情:“十年前你姐敢借100万,是把你当亲人;如今她儿子等钱买房,你忍心让她因你被老公儿子埋怨?”经过半个多小时推心置腹地沟通,终于唤醒了弟弟内心深处的亲情,表示愿意筹钱,分期付清。
签调解协议的当天,姐姐收到了弟弟给付的首笔款项和一句认真的道歉:“姐,是我不对,我对不住你,这钱我一定会按期还完。”那一刻,姐弟俩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往昔的隔阂与怨恨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这场调解,通过“情感修复+法律释明+利益平衡”的方法,既守住了法律的公平底线,更守护住了血脉相连的亲情。家事案件背后,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一家人,是剪不断的温暖情感,不仅要“解法结”,更要“解心结”。
婆媳继承 “泉”力传递敬老温情
2024年2月侯某过世后,留有婚前房产一套,未立遗嘱,其妻邱某(67岁)与母亲王某(90岁)享有继承人。邱某诉至法院,称王某自愿放弃继承权,要求确认其为房产唯一合法继承人。
初步了解案情时,法官拨打诉状上被告电话,却是邱某接听,表示婆婆一直与自己同住且无手机。为进一步查清事实,带着疑虑,法官提前一小时到当事人住处,先询问邻里、拨打老人女儿电话核实。老人见到法官丁玲玲激动地说:“房子给她我放心,这些年多亏她照顾!”
原来,王某虽有两女儿却在外地,邱某照顾她三十年,婆媳关系和睦。老人担心百年后房产过户复杂,遂主动要求儿媳起诉明确产权。后来老人住院,法官便带材料到病房调解,倾听老人意愿,宣读笔录载明的内容,轻扶老人手腕按手印。老人的儿媳一直在旁为老人端茶递水。
协议签完,老人紧紧拉住法官的手连声道谢,法官轻覆老人手背安抚:“您年纪大了,我们多跑几趟是应该的。” 转身又握住邱某的手称赞:“十年如一日赡养老人,你是孝亲典范!”
这场调解,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德践行——法治不仅确认继承权,更以司法温度守护着孝亲敬老的人间温情。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泉山法庭“泉”力而为的每一次调解,都是法治与德治的深度融合,让当事人感受公平正义的同时,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一个个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的司法实践引领社会风尚。(潘星星 曹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