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调解传递司法温度 淮南田家庵区法院巧解聋哑人借贷纠纷
来源:李林 2025-07-01 19:46:24 责编:谢晴雨

近日,淮南市田家庵区人民法院速裁团队通过手势、微信文字和融合法庭智能设备,成功调解一起特殊的民间借贷纠纷。与以往调解现场不同,这次没有激烈的争辩,只有指尖的比划、屏幕上的文字和会心的微笑,一场“无声”的调解正在温暖上演。

原告小张与被告小李曾是同学,毕业后又进入同一公司工作。期间,小李陆续向小张借款应急。然而借款到期后,小李却迟迟未能还款。无奈之下,原告提起诉讼。

“当时看到立案指引表上的特殊提示,我们就意识到要用特别的方式处理这个案子。”承办法官回忆道。通过微信文字沟通,法官了解到小张的诉求;又深入社区联系上小李的父亲,耐心释法明理。

调解当天,法庭里安静得出奇,只有键盘敲击声和语音转换系统的提示音此起彼伏。“您看,这是第一笔借款记录……”法官指着电脑屏幕,手指在转账记录上逐行移动。小李的父亲通过语音识别系统表达还款意愿,小张则在屏幕上阅读转化后的文字,时而点头,时而竖起大拇指。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无声”交流,双方终于达成一致。令人动容的是,小李的父亲当场掏出准备好的现金时,小张主动减免了部分款项。临别时,小张突然走到老人面前,紧紧握住他的手,用手语比划着感谢……

“这个案子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司法为民不仅要写在纸上,更要落实在每一个细节里。”承办法官感慨道。(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