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黄湾乡
黄湾乡:“多点发力”为乡村振兴“赋能加码”
来源:葛晓军 2025-07-04 09:05:44 责编:方欢 许梦源 张文洲

近年来,凤阳县黄湾乡紧抓治淮工程之机,结合水库移民后扶项目、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工作实施方案,围绕完善基础设施、培育和美乡风、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宜居家园。“路灯项目,建成投用后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群众很是认可,后期要加强管护,确保建好、用好。”5月下旬,凤阳县发改委会同县财政局、交通局到黄湾乡吴窑村检查验收水库移民后扶项目。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宜居设施。黄湾乡持续推进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工程涉及的四个村(社区)3296户地表附属物清点丈量工作全面完成,“三大协议”签订工作基本完成。完成1521套安置房建设,拆除老房2955户。12个地块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和6项道路工程全面完成建设;3个社区服务中心投入使用。针对安置点部分区域存在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问题,通过争取移民资金、筹划“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了一批涉及群众民生福祉的交通、水电以及安置点配套附属工程,群众生活更有保障。

谋划产业发展,拓宽增收渠道。“作坊平均一天要加工80多斤黄豆,一斤豆子大约能出1.3斤千张,零售价每斤约8元。除了千张,还制作豆腐、素鸡、豆饼等其他豆制品。”作坊主黄梅说。千张是黄湾最有特色的食品,传统的工艺加上产自本地的原料,使制作出来的千张豆香浓郁,味道纯正,柔韧耐嚼。

黄湾乡发挥沿淮多临水、土地多沙质的优势,以“一村一品”为主导,坚持发展土地流转与“企业+农户”相结合的路子,突出抓好西瓜、花生、芡实、豆制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发展,不断引导、带领群众增产增收。同时,结合“蓝色走淮河”旅游规划,将特色农业同旅游产业相结合,采取发展农家乐、休闲采摘、休闲垂钓等措施,帮助群众实现就业、创业。目前,黄湾乡围绕豆制品加工特色产业,谋划建设占地约200亩的小微创业园,形成集生产、加工、展示、体验、购物为一体的产业基地,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深化文明培育,弘扬时代新风。“彩礼本是传统习俗,但高价彩礼成了婚姻的‘价码’,不仅加重家庭负担,还可能影响社会和谐。”“大家要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家庭观,彩礼彩礼,就是为了讨个好彩头,适当即可。”5月中旬,在“鼓乡公益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示范活动上,志愿者通过政策宣讲引导群众革陋习、树新风。

黄湾乡紧扣“党建引领、信用支撑、惠及民生”目标,积极开展文明乡村创建活动。依托“党建+信用”机制,将移风易俗、防诈反邪、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纳入积分管理。坚持以信用体系为依托,打造提升信用超市,优化商品结构,健全“信用+积分+兑换”机制,将信用价值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真金白银”。此外,充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积极打造文化墙、完善“一约四会”,结合“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我们的节日”“四季村晚”等文体活动,把移风易俗的内容编成节目,让群众接受新风尚的熏陶;结合文明新风典型培树,评选表彰一批“文明家庭”“最美庭院”等先进典型,营造向上向善的新风尚。2024年,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21场次,评选文明家庭15户、最美庭院15户,黄湾乡被评为县级文明乡镇,老鹳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蒋集村、梨园村、吴窑村被评为县级文明村。(葛晓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