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作为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其人才队伍建设不仅是提升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更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推进健康安徽建设的迫切需要。
我省在重症医学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区域发展失衡;二是高端人才短缺;三是培养体系滞后;四是激励机制缺失;五是长三角协同不足。
为此,建议:
一、实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促进重症医学均衡布局。一是加强对医疗资源薄弱地区的攻坚力度。由省卫健委牵头,联合优势医疗单位,设立专项引才计划,吸引重症医学领域高级职称专家,通过专家驻点、远程会诊等多种形式,提升基层地区重症救治能力。二是推动优势区域提升发展。支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高端技术平台,面向国内外引进高端人才及团队,提供配套政策支持,打造重症医学技术标杆。同时,成立重症医学联盟,推动不同层级医院间人才共享与技术帮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二、构建分层分类人才梯队,强化高端引领与储备。一是加强顶尖人才引育。制定紧缺人才目录,设立专项引才基金,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政策待遇,吸引国家级顶尖专家,支持其组建亚专科。二是实施专项培养工程。选拔有潜力的骨干人才,提供多元化培养支持,涵盖在职深造、海外进修、科研基金等,建立双导师制,着力培养技术与科研双优的中坚力量,构建“金字塔式”人才梯队结构。三是建立人才驿站。为区域外专家提供短期驻点支持,加强人才交流合作。
三、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夯实基层人才基础。一是深化院校合作。扩大重症医学相关专业定向培养规模,推行“入学即签约”模式,加强高校教育与医院规培的衔接,给予定向培养人才相应补贴,引导其到基层服务,破解基层人才短缺难题。二是构建分层培训体系。以省级医院为高端技术培训基地、市级医院为核心技术普及基地、县级医院依托在线平台开展培训,将培训考核结果与职称晋升挂钩,提升我省重症救治能力。
四、创新人才发展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在薪酬绩效方面,向重症岗位倾斜,单列专项激励资金,将重症医疗相关关键指标纳入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提升重症医护人员的薪酬待遇。拓宽职业发展通道,推行“双轨晋升”制,设立特色岗位,对有基层帮扶经验的骨干给予优先选拔,为基层医师打通向上流动的渠道。强化生活保障与荣誉激励,提供人才公寓、配偶就业推荐等政策,对基层驻点人才给予特殊优惠,提升重症医学人才的获得感。
五、深化区域协同合作,共建人才发展共同体。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合作,共建专家库,实现专家资源共享,推动跨区域的远程会诊、手术指导和联合查房,推行柔性引才政策,促进人才跨区域流动,实现科研成果跨省互认。加大区域重症医学专科联盟建设,开展联合培养,选派学员到先进地区规培,联合制定诊疗规范和指南,推动我省重症救治技术与长三角地区同质化发展,提升跨省医疗协作效率。
(作者系民进安庆市迎江综合二支部副主委 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