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商会改革 服务高质量发展
来源:赵艳 2025-07-15 14:29:18 责编:周晓东 朱媛

工商联所属商会是开展民营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团结凝聚民营经济人士、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宣城市、县两级工商联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促进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发展部署,积极推进商会改革,引领商会促进“两个健康”,促进基层治理。

一、当好商会改革发展“指导员”

培育壮大商会。把商会建设作为推动统战工作向基层延伸的重要渠道,推进商会组织向民营企业相对集中的行业和领域覆盖,形成涵盖宣城市主导产业的商会组织。基层商会注册登记改革后,激发了商会活力,数量较5年前净增40余家,基本实现了乡镇街道基层商会全覆盖。

赋能商会发展。汇报政府以直接转移、委托授权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依法有序向商会下放事权。组织评先评优,做好商会优秀代表人士政治安排的推荐工作。宣传先进典型,弘扬企业家精神。引导行业协会商会诚信自律,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探索商会代表、民营企业家列席党委、政府相关会议制度,完善政企联系机制。搭建融资、用工、产业协作以及“走出去”等平台,精准服务会员企业。

提升商会质量。分类指导不同类型、不同区城商会。规范区域内重复组建同一类型商会行为,以减轻企业负担。开展商会领导班子综合评价,健全会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组成的商会法人治理结构。常态化组织商会间互学互促,带领商会参加招商推介及商务考察、经济论坛、进博会、消博会等经贸活动。加入南京都市圈商会联盟,推进宣城市与长三角地区商会合作交流。推荐商会创建全国、全省“四好”商会,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社会效益好的品牌商会,让商会动起来、活起来、强起来。目前,全市有7家全国、22家全省“四好”商会,数量居全省前列。

二、当好商会基层党建“组织员”

推进“两个覆盖”。在组织部门的支持下,宣城市、县工商联成立8家所属商会党委(党总支),指导商会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所属商会已成立102个基层党组织,包括41个功能型党支部、1家联合党支部。新组建商会,做到商会与党组织同步成立、会员发展与入党积极分子同步培养。暂不具备条件组建党组织的,参加属地党组织活动。商会党建工作的覆盖率达100%,党组织的组建率达72%,逐步形成“党建带会建、会建促党建、共建求发展”的工作格局。

思想政治引领。商会及民营经济人士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党的创新理论。近5年,宣城市、县工商联面向商会举办40余批次培训班、近2000名民营经济人士(青年企业家占比近半)赴红色教育基地和国内知名高校参训。以“学思想、明方向、强信心、建新功”为主题,每年开展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三、当好商会作用发挥“指挥员”

引导商会服务民营企业的同时,要求商会围绕党委、政府中心任务开展工作。

协同社会治理。深化民营经济领域多元化解纠纷机制,落实诉前调解、“万所联万会”等制度,宣城市商会组织去年调解案件3000余件。乡镇街道商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社会治理中的“丝滑”作用,政府、商会及企业联动,对矛盾纠纷早发现、早研判、早调处,收到了“调解一件、教育一片、服务一方”的效果。

优化营商环境。邀请商会及民营企业参加党委、政府召开的经济形势分析会、企业座谈会、异地商会座谈会、政商恳谈会,畅通诉求反映渠道,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提高涉企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去年,市工商联承办宣城市第12期政商恳谈会,以“走进浙商商会”为主题,聚焦浙商群体,首次把政商恳谈会“搬进”商会,面对面交流,受到在宣浙商欢迎。

服务“双招双引”。宣城市卫生洁具行业商会引进卫浴行业头部企业入驻宣州(寒亭)智能卫浴产业园,促成了中国水暖卫浴出口基地(安徽宣州)挂牌园区,去年园区产值达40亿元。上海宣城商会去年推动26个项目签约落地宣城,投资额115.35亿元。广东宣城商会在粤多次举办招商推介、“人才宣城行”活动,推动“诚觅宣城合伙人·高校行”走进广东高校,深化宣城与珠三角地区人才交流。

履行社会责任。组织商会及民营企业开展光彩事业、公益慈善、捐资助学、志愿服务等活动,脱贫攻坚期间组织500多家商会、民营企业开展结对帮扶,累计投入资金5294.50万元(其中公益帮扶资金1510.10万元)。郎溪十字镇商会自2020年设立“四好教育”基金以来,发放奖金近200万元、助学金500余万元,惠及近400名教师、1200余名学生。宣州区水东镇商会中20名会员企业负责人主动注册“江淮义警”,自愿无偿协助镇村开展巡逻防控、交通疏导、文明创建、社会服务、法治宣传等工作。

助力乡村振兴。商会企业将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优势与农村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有效结合,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全市1009家民营企业、商会投入59.24亿元,对接520个村的1453个乡村振兴项目,带动了农民就业及特色农产品销售、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实现村企双向奔“富”。

(作者系省政协常委、宣城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 赵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