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肥市蜀山区三里庵街道二里街社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进多元共治模式,紧密围绕“社区所需、居民所盼、党员所能”的核心理念,以“微”字精准把脉,多维度切入治理要点,将服务居民的举措细化延伸至社区治理的每一个“神经末梢”,有效打通基层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办好“微课堂”,当好政策宣传“小喇叭”。依托社区“湖畔议事会”、老年学校等“红色阵地”。邀请共驻共建单位党员干部、退休老党员等用“身边事”解读“好政策”,切实筑牢党员群众“精神高地”。用好用活“指尖课堂”,通过社区居民微信群等平台将居民防汛、消防安全指南、各项惠民政策等推送给社区居民,并不定期根据居民实际需求开展健康义诊、消防安全、矛盾调解、急救知识宣传,采取“文体活动+微宣讲”、送学上门等形式,扎实有效推动理论宣讲走进群众,深入人心。
做实“微网格”,答好社区治理“民生卷”。二里街社区不断健全网格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按照“群众认可、注重实绩”原则,配备专职网格员、红色小管家,充分利用其与居民联系密切、熟悉情况的优势,精细化协助开展网格服务,将反诈宣传、矛盾排查化解、平安建设、民生保障有效融入网格之中,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问题解答、民意收集、协商议事等相关工作,以党群服务中心为纽带,共享信息、阵地、文化、服务等资源,大力培育孵化社会团体组织,增强社区治理服务力量。重点关注网格内特困供养对象、重度残疾人和高龄老人、失能失智人员、困难居民的家庭生活状况,了解需求、解决问题,做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不断增强辖区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搭建“微平台”,打好为民服务“暖心牌”。坚持从“便邻、聚邻、暖邻、助邻”等邻里“小切口”入手,通过“便民、议事、志愿、文化、关爱”服务载体,凝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航联盟”共驻共建单位、等共商“邻聚力”,通过“湖畔议事会”“六情接待日”等形式,常态化开展议事协商80余次,切实打通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动员老党员组建好声音艺术团、便民服务队,聘任10余名退休教师、干部、专家担任协调员,成功调解邻里纠纷20余起,推动道路翻新等5项民生工程落地。依托老党员专长,社区开设理论宣讲、矛盾调解等志愿服务岗,年服务超60次。其中,周启文、王清秀夫妇创办的雨花堂书苑及好声音艺术团,惠及居民超 5000 人次,相关项目连续4年获评街道微公益创投优质服务奖,团队成员荣获“社区最美志愿者”称号,切实以党建引领“微服务”托起了居民的“微幸福”。(章瑞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