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黄山、徽州两大顶流文旅IP的黄山,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建成引领全国、享誉世界的全域旅游标杆?
在7月23日召开的黄山市政协八届十七次常委会议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全域旅游先行区示范区”资政会上,政协委员们聚焦议题,深入思考、热烈讨论。
精准选题 找准问题
“这次资政会选题精心、建议精准,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高度契合,与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相一致,体现了市政协与党委同心同向、与发展同频共振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担当。”会上,建议案和委员发言得到市委书记丁纯充分肯定,要求有关部门和县区认真借鉴吸收,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进一步抓好落实,真正把调研成果转变为具体实践,把资政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效。
就在今年年初,中共黄山市委提出“抓住文旅、延伸文旅、不唯文旅、超越文旅”的发展思路,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打造全域旅游先行区示范区。
市委有部署,政协有行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全域旅游先行区示范区”锁定资政协商议题后,黄山市政协多次开会部署推动,组建专题调研组,明确主攻方向。坚持把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各项要求融入到履职全过程,切实发扬务实作风,深入基层,找准问题。先后赴无锡、常州、扬州等地学习取经,博采众长。召开资政协商筹备推进会,凝聚各职能部门合力。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调研组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围绕产品单一、产业链条、文旅融合、区域平衡等问题,从三个方面提出10条建议,收集调研材料21篇。
攻坚破题 向新而行
“我们的算力资源足以支撑满血版Deepseek等大模型,依托高性能的算力平台,显著推动AI技术与文旅、工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黄山大位智算中心现场,项目负责人魏玉超向调研组这样介绍到。这是黄山旅游全力以赴推进“算力+大模型+应用场景”的落子布局。
黄山文旅产业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乘势而上,未来可期。“我市文旅发展已经到了厚积薄发、转型突破的关键节点,必须适应新形势、拓展新思路、探索新路径,奋力写好推动文化深度融合及全域旅游发展这篇大文章。”基于深入调研,调研组在关于建议案的说明中,对文旅产业背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而建议案更是紧紧围绕着文旅产业向新而行汇集了政协智慧。
产业思维新生态。以平台化运营塑造发展格局,整合统一高效的智慧文旅服务平台;以工业化逻辑激发内在动能,增强管理系统化、推进产业链条化、拓展需求定制化;以场景化实践推动产业集聚。
重点领域新气象。增强文化自信,推进文化活化传承;推动高端服务业蓬勃发展,打造国际会展赛事目的地,培育文化创意服务,加快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优化“田园徽州”区域品牌;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建设主客共享空间,塑造城市特有气质。
先行示范新提升。保持战略定力与长线思维,构建强有力政策支撑体系;推进文旅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文旅英才计划”,引培文旅一线技能人才;开展立体宣传营销,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强化区域协同营销,提升国际传播能级。
精心答题 多元表达
今年上半年,黄山市接待游客4583.22万人次、旅游总花费498.1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1%、11.32%,尤其是接待入境游客同比增长91.5%。委员们既感到振奋,更坚定了履职信心。怎样从文旅资源大市向文旅产业强市转型,委员、与会人员纷纷阐述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来自九三学社黄山市委会的胡芬委员说,“我市生态环境优良,银发经济与年轻群体需求共同驱动我市旅居产业不断扩容,既要打造一批乡村康养旅居样板基地,也要深度强化产业联动,以旅居促进产业人才招引。”
来自致公党黄山市委会的梁忠委员认为,“时隔十年再次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城市更新’写入总体要求。要抓住政策机遇,强化文旅融合赋能城市更新,打造富有徽州文化内涵的城市公共空间,培育徽风皖韵的独特城市气质。”
来自祁门县政协的汪国珍委员则建议,“组建新安医学康养旅游联盟,整合蛇伤疗法、‘张一帖内科’等非遗资源,推出御医文化探秘、中药研学等主题线路。创新采用“养生市集+数字IP”双引擎营销模式,联动非遗传承人开展沉浸式展演。”
来自市供销社(黄山供销集团)的冯家成提出,“努力把黄山有机农产品打造成与黄山顶流IP相媲美的‘金字招牌’,实现从农产品向伴手礼等旅游商品创新转化,旅游消费从全地域向全领域、全产业链扩展。”
“黄山市政协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市委工作要求,深入协商议政,抓好成果转化。”黄山市政协主席路海燕表示,“要把‘好风景’讲出‘好故事’,把‘好故事’做成‘好产品’,探索一条更具黄山特色的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黄山篇章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