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机关院门 走进企业大门 敲开群众心门
来源:东至县政协 2025-07-29 16:04:34 责编:陈维庭 何怀光 实习生 崔莉曼

火红七月,万物竞茂。在东至县下畈村一位农户家的中,县政协副主席孙闺仔细查看着该户的医疗费用单,针对农户小李被医疗费用困扰的难题,帮助其分析医保政策。

“您看,透析费这部分,根据监测户政策,个人承担比例是10%,但全年累计最高不超过3000元封顶......具体的算法和后续的治疗费用报销,我来和县医保局联系,让他们帮你仔细算算。”

“那些政策文件我听过好几遍,可还是算不明白自己到底要花多少钱。今天经过您帮我这么一算,我这心里啊,透亮!”

一问一答之间,既解决“医保如何报”的当下困惑,更破解“后续如何治”的长久问题。这温暖的一幕,正是东至县政协深入开展“访企入村”专项行动中的一个生动缩影。

访企入村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东至县政协闻令即行,迅速响应。两个月的时间,全县15个乡镇、47家企业、60户群众,县政协领导班子成员用行动诠释开门教育,以用心回答群众疑惑,以认真解决企业困难。截至目前,收集到企业反映的招工难、融资慢、技改需求迫切,农户提出的技术指导、政策咨询等30多项问题,协调相关部门进行解决,并通过社情民意、大会发言等渠道向上反映,均得到有效解决或明确答复。一股解难题、惠民生的务实之风,如煦暖春风,吹遍了城乡的每个角落。

开门问策纳众议

“开门教育”重在拉近干群关系,让“鱼水情”更浓。为了杜绝“身入心不入”的形式主义,县政协要求走访干部随身必备“三件宝”:最新政策汇编、部门通讯录、办事流程指南。对“开门教育”中群众的“急难愁盼”建立工作台账,深入分析、研究解决的措施和办法。干部们化身政策“宣讲员”、问题“接线员”,在农户的堂屋里、在企业的休息区,就地办公,现场答疑解惑,力求让群众的困惑“不过夜”。对政策误解现场解答,比如少数群众对医保参保标准上涨问题的不理解,县政协领导班子成员仔细讲解清楚国家补助增加、报销药品范围扩大、报销比例增加等利好;对需要部门研究办理的,迅速对接协调,及时高效办理,并将对接联系情况实时动态反馈给群众,真正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用实际行动和显著成效赢得群众的衷心拥护和赞誉。

走进企业解难题

走进位于龙泉镇的资欣木业生产车间,企业负责人黄总的脸上多了几分踌躇满志。就在不久前,他还为企业在市场波动中如何转型升级而愁眉不展。县政协副主席带队走访时,敏锐地捕捉到了他的焦虑和企业发展的瓶颈。

“光靠我们自己摸索,方向难定,风险也大啊。”黄总在座谈时候道出了心声。走访结束的第二天,县林业局的专家便深入车间,仔细分析企业现有木材原料的特性和加工潜力;县商务局的同志带来了最新的木材市场趋势分析和本县电商服务平台,探讨线上销售新渠道的可能性。大家围着企业的产品样品,共同为企业“把脉问诊”、出谋划策。

县政协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针对企业反映的涉及面广、解决难度大的“硬骨头”,主动搭建平台,整合部门力量协同攻坚,变“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赋能增效。

回应民意暖民心

县城的几家连锁药店门口,几位常来买药的老人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现在方便多了,不用老往医院跑,手机点点,药就送到家,省心!”王大爷拿着手机展示着新开通的服务。然而,就在几个月前,情况并非如此。县里为加强处方药管理出台新规后,部分需要长期服用固定处方药的慢病患者反映购药流程变得繁琐,特别是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更是叫苦不迭。

县政协领导在一次“政协下基层”活动中上捕捉到了这个民生“痛点”。他们没有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带着这个问题,主动“溯源”。详细了解新规执行中药店方的实际困难;走进社区,倾听慢病患者的真实诉求和不便之处。掌握一手情况后,县政协迅速行动。主动与县卫健委、医保局、市场监管局等职能部门反复沟通协商。政协的持续关注和精准建言,有力推动了问题的系统性解决。县医院、县中医院迅速将符合条件的慢病患者纳入方便门诊管理;积极探索并初步实现了县医院互联网医院的实体化运营和电子处方流转功能,搭建起“线上问诊开方—定点药店配药—医保即时结算”的便捷服务链条;同时,协调医疗机构与药店间共享历史处方数据,优化药品储备,更新药品编码库,显著提升了结算效率。

从资欣木业车间里加速运转的机器声,到慢病患者手机上便捷的电子处方信息,再到像小李一样农户们舒展的眉头……这些发生在群众身边、带着温度的真切改变,生动勾勒出县政协履职尽责、一心为民的鲜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