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太和县郭庙镇吴寨村的玉米田里,由郭庙镇选派的科技特派员团队正顶着烈日穿梭于田间,手把手指导农户开展抗旱保苗工作。
自入伏以来,吴寨村连续20余天无有效降水,河道干涸、水井水位骤降,千亩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基地面临生死考验。郭庙镇迅速启动“科技下乡抗旱”专项行动,组建由农艺师、土肥专家组成的12人科技特派员小组,携带便携式土壤墒情检测仪、智能节水灌溉设备等物资,连夜进驻吴寨村搭建临时指挥部。“这块沙壤土失墒最快,优先安排喷灌;那边的土地可适当深松保墒……”根据实地诊断结果,团队迅速制定“一田一策”方案,将受旱农田划分为红黄绿三色管理区,实施分级精准救治。
在一片龟裂的玉米示范田里,一场别开生面的“田间课堂”正在进行。科技特派员刘强举起一株根系发达的玉米苗,向围观村民讲解“逆境栽培法”:“大家看,虽然地表开裂,但深层土壤还保留着水分。我们采用‘早晚微喷+根际覆草’的组合拳,既能减少蒸发损耗,又能激活深层根系。”说罢,他亲自示范如何调节滴灌设备的脉冲频率。针对大豆结荚率低的难题,团队创新推出“营养套餐”:清晨用无人机飞防叶面肥补充微量元素,午后利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捕害虫,傍晚则通过物联网监测站实时传输土壤温湿度数据。
吴寨村处处可见感人画面:科技特派员背着设备逐户排查隐患,村干部开着拖拉机运送抗旱物资,返乡大学生组成志愿队帮助孤寡老人抽水灌溉。在村东头的机井旁,农技员孙新然指导村民改装简易滴灌装置:“把塑料瓶扎孔固定在出水口,就能实现均匀渗流,成本不到十块钱。”这个就地取材的小发明,让周边农户纷纷效仿。据统计,科技特派员团队已累计开展技术培训8场次,发放抗旱明白纸600余份,改造低效灌溉设施17处,惠及农户426户。(刘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