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广德市邱村镇北部,芦塘村的万亩竹海碧波荡漾,黄金芽茶香沁人心脾,千亩加应子果园生机盎然。这个拥有4603人的村庄,不仅坐拥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更以法治为笔、以“三治融合”为墨,在青山绿水间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治理优、百姓安”的振兴蓝图——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大关,民主法治的种子在这里结出累累硕果。
党建引领,法治根基深扎
芦塘村的治理密码,深植于每周一雷打不动的“两委”碰头会。这不仅是议事决策的平台,更是法治精神的熔炉。村党委书记挂帅的民主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将“会前学法”固化为必修课,“干事先讲法,遇事先找法,解决问题用法”成为村干部的行动自觉。法律顾问和法治书记深度参与重大事项决策,所有重要事务必经“四议两公开”程序,村务公开栏的阳光,让权力在4603双眼睛的监督下透明运行。
法治为魂,文化润泽无声
漫步芦塘,法治的清风已悄然融入山水肌理与红色血脉。这里是抗日英雄张天麟的故里,先辈的忠孝报国精神与当代法治理念交相辉映。法治公园、广场、长廊与百姓议事亭点缀其间,民法典、乡村振兴促进法等实用法规化身为身边可见的图文故事。村法治宣传员巧借黄金山越野赛的激情、加应子采摘节的欢腾,在抖音平台与乡村戏台上,将“忠孝传家”的古训、“天上不会掉馅饼”的反诈警言,编织成诙谐小品与动人故事,让法治甘霖在欢声笑语中浸润心田。
“三治”交响,善治水到渠成
芦塘村的治理智慧,在于让自治、法治、德治如溪流汇海,自然交融。村民的约定 ——“爱国诚信、传承舍得、厚养薄葬、移风易俗”—— 是自治的基石。百姓说事亭里的恳谈、村民巡逻队的身影、法律明白人的析法,让矛盾化于未萌,“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成为日常风景。法治的力量贯通“最后一公里”,村干部和党员带头深研政策法规,化身“法律明白人”,将定分止争的能力锻造成金钥匙。德治则如春风化雨,“博爱驿站”凝聚乡贤大爱,12万元善款精准滴灌特困家庭,张榜公示与实地走访让古老的“舍得”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温暖的道德光芒。
当游客沉醉于竹海奇观,漫步法治长廊,或是在采摘园中收获喜悦时,他们触摸到的不仅是生态之美,更是一个村庄将法治基因深植血脉、以融合之力激活内生动能的治理智慧。芦塘村的生动实践昭示:民主法治的生命力在于扎根乡土、融入日常。在这片被竹海环绕的土地上,法治的清风正滋养着每一寸田野,也托举起乡村持久繁荣的无限希望。(胡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