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政协:“政”能量激活合肥航空货运新动能
来源:江淮时报 2025-08-05 13:27:49 责编:周晓东 朱媛

5月23日7时18分,一架波音777全货机从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起飞升空,承载着83吨货物直飞欧洲重要货运枢纽机场——比利时列日机场。这架航班的启航,不仅标志着2025年安徽省首条洲际货运航线正式开通,也见证着合肥航空货运从“借船出海”到“直航全球”的跨越。

产业需求与物流瓶颈的矛盾凸显

时间回溯至2022年,彼时的合肥正处于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历史机遇期。“芯屏汽合”“急终生智”等新兴产业集群蓬勃发展,京东方等龙头企业的高附加值产品远销全球,航空货运需求呈井喷式增长。然而现实困境却如影随形:2021年新桥机场货邮吞吐量仅9.37万吨,不足郑州机场的13.4%、杭州机场的10.3%;国际国内全货运航线仅7条,与郑州(48条)、武汉(20条)等周边枢纽差距显著。本地企业不得不舍近求远,通过上海、武汉等机场转运,物流成本较直航高出30%以上,时间成本增加近两倍。

这一困境的背后,是合肥航空货运发展的“四缺”瓶颈:缺乏省级统筹机制、专项政策支持、用地保障及国家级平台支撑。

政协智慧破解发展困局

民众有所呼,政协有所应。在接到多位企业家委员的情况反映后,合肥市政协迅速组建专题调研组,深入企业车间、机场货站、物流园区开展“沉浸式”调研。通过与重点企业、行业专家的深度座谈,调研组精准诊断出制约发展的核心症结,并创新性提出“四步走”解决方案:

顶层设计层面,建议成立省级专项领导小组,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政策支持层面,推动设立省市共建专项资金,重点培育本土航司、拓展国际航线;要素保障层面,实行用地指标省级单列,统筹耕地占补平衡;平台建设层面,争取国家物流枢纽和临空经济示范区两块“金字招牌”。

这份凝结着政协智慧的《加强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建设》社情民意信息,经省政协报送省委、省政府后,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作出批示。随后,省级层面迅速出台实施方案,一系列改革举措密集落地:2023年设立首期5亿元航空物流发展专项资金,2024年将合肥临空经济区纳入省级战略规划,2025年启动国际货站智慧化改造工程。

社情民意助推城市发展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合肥航空货运实现跨越式发展。货运规模连续突破历史关口,2023年货邮吞吐量首破10万吨,2024年达12.3万吨,年均增速超15%;航线网络从2021年的7条扩展至2024年的15条,实现北美、东亚、欧盟主要货运枢纽全覆盖。“此次开通的合肥—列日航线,每周3班的固定频次,较三年前‘凑货发车’的窘境形成鲜明对比。”机场工作人员指着货运区装卸平台感慨道。

不仅如此,建议中提到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充分采纳,机场集团投资近2亿元实施国际货站和货运智慧口岸建设,计划于2025年底前完成工程建设,届时合肥机场年货运保障能力将达到30万吨,其中国际货运保障能力近15万吨,货运基础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这条发展之路的背后,是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合肥市政协主席韩冰表示。做好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党委、政府有需求,人民政协有要求,广大群众有诉求,意义重大,工作重要。近年来,合肥市政协不断完善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机制,参照全国政协、省政协文件精神,制定出台了《政协合肥市委员会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构建起“收集-研判-报送-反馈”全链条工作闭环,进一步提升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从货机腾空的轰鸣到产业集聚的脉动,合肥正以洲际货运航线为纽带,在经济建设中书写新的篇章,而政协组织架起的“连心桥”,正源源不断将社情民意转化为发展动能,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注入强劲的“政”能量。

(江淮时报全媒体记者 陈妍 金珊珊 通讯员 吴悦 汪雨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