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好了,出门再也不用绕远路了!”8月5日,旌德县俞村镇合锦村的村民鲍某站在新开辟的出行小道上,脸上的愁云一扫而空,这场由绿化带修建引发的小插曲,最终在真诚沟通中化作一段邻里互助的暖心故事。
事情要从村里的绿化提升工程说起。为改善人居环境,合锦村村委会决定对村内主干道两侧进行绿化改造,栽种景观苗木、铺设草坪,让村容村貌焕新颜。施工队进场后,鲍某发现自家门前的通道被划入绿化范围,若按规划施工,他日常出行需绕行近百米,这对他来说十分不便。
“绿化是好事,但咱出门的路也得留啊。”鲍光虎第一时间找到村委会反映情况。俞村镇人民调解员蔡月群接到求助后,当天就带着笔记本赶到现场。她没有急着下结论,而是先蹲在路边听鲍光虎算“出行账”:每天买菜要绕远、遇上下雨天更是寸步难行。随后,她又跟着村干部查看“规划图”,了解绿化带间距、苗木成活率、整体景观协调性等,因为每一项都关乎全村的环境提升。“绿化是为了让日子更舒心,可要是连门都不好出,这舒心就打了折扣。” 蔡月群的一句话,让双方都静了下来,开始认真思考如何平衡。
“能不能在绿化带边缘留一条能够出行的石板路?既不影响整体景观,也方便出行。”鲍某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村干部和人民调解员围着图纸反复推敲,最终达成共识:在不破坏绿化整体规划的前提下,调整局部设计,预留一条 3.8 米宽的便民通道,既保证通行安全,又能与周边绿化景观自然融合。
“调解不是各打五十大板,而是找到大家都能迈过去的那道坎。”蔡月群的调解笔记上,清晰记录着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合锦村的发展既要“面子”更要“里子”,只要大家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沟通,再棘手的问题都能找到共赢的解决办法。(傅子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