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纠纷暖民心 调解智慧显担当——旌德县司法局蔡家桥司法所调解员任迎春
来源:汪琴 2025-08-06 16:12:28 责编:梅觉明

在旌德县司法局蔡家桥司法所,有这样一位调解员,他以耐心为匙,以智慧为桥,将一件件剑拔弩张的纠纷化解于无形,让法律的温度浸润群众心田。他就是任迎春,一位深耕基层调解一线的资深调解员,而他手中最得力的“法宝”,便是凝结着实践智慧的“两水”调解法。

面对前来求助的群众,任迎春始终坚持“耐心听取稳人心”。无论是农民工丁某讨薪时的焦急,还是叶某因油茶树被拔的激动,他总能先安抚当事人情绪,认真倾听诉求,让双方在平和的氛围中讲述前因后果——这是他开展调解的第一步,也是读懂民心、找准矛盾症结的关键。就像丁某讨薪案中,他先耐心听完丁某的遭遇,抓住老板“拖延支付”的核心问题,再以法理直击要害,最终为农民工追回辛苦钱,让“一分一厘皆血汗”的道理深入人心。

复杂纠纷的化解,往往需要跳出单一视角。任迎春深谙“巡街探访察人心”的真谛,他相信许多矛盾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日积月累的情绪与隐情交织。在叶某与童某的土地纠纷中,面对村级档案无记载的困境,他没有止步,而是多方打听找到熟悉村情的老队长,反复登门核实细节,终于厘清土地权属。这种“用脚步丈量责任”的走访,不仅查清了事实,更让当事人感受到调解的诚意,为后续化解奠定基础。

调解的核心在于“理清思路知人心”。任迎春总能在纷繁的叙述中抓住矛盾焦点,精准揣摩双方心理。交通事故赔偿纠纷中,肖某无力一次性支付3.5万元维修费,许某又担心还款无保障,他敏锐察觉到双方的“痛点”——肖某的还款能力与许某的权益保障需求。于是,他以“说清是非顺人心”的技巧,先肯定肖某的赔偿义务,再引导许某换位思考,最终以“分期支付+协议保障”的方案打破僵局,让双方在理解中各退一步。

而这一切调解智慧的运用,都离不开“两水”调解法中“因势利导用人心”“借古喻今安人心”“公平公正聚人心”的深层逻辑。在具体案件中,他会适时引入古代礼让典故与同类调解案例,就像在赔偿纠纷中用“逼急则难追”的现实考量引导许某,用“分期可行”的案例增强双方信任;他始终坚守公平底线,既在讨薪案中严肃批评老板拖欠行为,也在土地纠纷中既指出叶某误种的过失,也批评童某拔树的过激,让双方在“理”上服气,在“情”上认可。

任迎春的调解工作,更与“望闻问切”四步流程深度融合。受理纠纷时,他“望”规章制度与证据材料,像丁某讨薪案中,明确老板支付工资的法定义务;调查阶段,他“闻”纠纷主体与诉求,如交通事故案中,清晰肖某的赔偿责任与许某的维修损失;调解过程中,他“问”实情、政策与民情,在土地纠纷中既依据权属事实,也兼顾村民对“开荒”的朴素认知;最终化解时,他“切”事实与案例,驳回不合理诉求,推动双方达成一致。

多年来,任迎春以“两水”调解法为纲,以“望闻问切”为目,将法理、情理与民俗巧妙融合,让一个个纠纷从剑拔弩张走向握手言和。他用行动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以专业与担当成为群众心中“信得过”的调解员,更让基层司法的光芒照亮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为辖区和谐稳定筑牢了坚实防线。(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