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官民和谐桥梁,化解工伤待遇行政争议
来源:潘云 2025-08-07 12:48:37 责编:谢晴雨

“太感谢你们了,这笔钱对我们家来说太重要了!”近日,淮南市田家庵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大厅内,一名坐在轮椅上的当事人在老伴的搀扶下,笑容满面地将两面锦旗递给特邀调解员程建贵和行政庭庭长杨勇,感谢他们尽心尽责地推动其与行政机关达成和解,补发了9万余元相关待遇。一起历时数月的行政争议,在“情理法”交融的调解下画上圆满句号。

2022年8月,某公司职工刘某某乘坐猴车准备夜班作业时,因卡子脱落坠落受伤,被认定为工伤。2022年11月,刘某某办理了退休手续,但直至2024年5月,其劳动功能障碍程度鉴定结果才最终确定。在后续工伤保险待遇核定时,刘某某认为自己已达到相应劳动功能障碍等级,要求获得相关待遇,但行政机关认为刘某某已办理退休,纳入社保,劳动关系已终止。双方就工伤待遇认定问题产生分歧,多次沟通无果后,刘某某提起行政诉讼。

程建贵接手案件后,第一时间梳理出争议焦点:双方对《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存在理解差异。“得从根上解决问题,既要把法律法规吃透,也要把心气理顺。”明确调解思路后,程建贵积极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一方面建议行政机关就法条理解分歧问题慎重分析研讨,明确法律适用标准,另一方面,一次次与行政相对人拉家常、讲情理,耐心倾听其诉求,慢慢缓解其对立情绪,钝化矛盾。

6月24日,在程建贵和杨勇的推动下,行政机关、行政相对人刘某某、用人单位三方围坐在一起,“面对面”进行座谈。调解室内没有严肃的庭审对抗,只有平等平和地沟通交流。最终,双方达成共识,现场办公,提交申请并签字,刘某某与用人单位的矛盾也迎刃而解。(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