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施工未设警示致受伤 调解员巧解纠纷促和谐
来源:吴一举 2025-08-11 09:34:09 责编:梅觉明

近日,旌德县白地镇白地村村民江某在骑电动车途经村内一段施工路段时不慎摔倒受伤,因赔偿问题与负责道路维修的施工方产生纠纷。关键时刻,白地镇“为民”调解室及时介入,通过耐心疏导与公正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化解了这起矛盾。 

据了解,白地村部分路段因暴雨损毁严重,村委会委托施工队进行抢修。事发当日,江某骑车经过该施工路段时,由于路面坑洼且未设置任何警示标识,导致电动车失控摔倒,造成腿部擦伤和车辆轻微损坏。事后,江某找到施工队要求赔偿医疗费和修车费,但施工队认为村民应自行注意路况,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c3c17f2ede1473e1a6dbe0db5e53ac4

接到调解申请后,白地镇“为民”调解室调解员易志聪、黄卫民,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查看情况,并分别与某和施工队负责人沟通。调解员向施工队指出,根据相关规定,道路施工时必须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保障通行安全,此次未放置警示牌存在明显责任;同时也劝说江某,施工队抢修道路是为了改善村民出行条件,双方应互谅互让,理性解决问题。

经过调解员反复释法明理、权衡利弊,施工队认识到自身疏忽导致的责任,向当事人江某表示诚挚的道歉,与业主单位白地村委会协商后,最终由业主单位白地村委会一次性支付当事人2000元(含医疗费和电瓶车修理费等一切费用);江某也对施工队的歉意表示接受,双方当场签订调解协议,一场可能激化的矛盾就此平息。

“多亏了老易和老黄,不然这事儿不知道要闹到什么时候。”江某感慨道。施工队负责人也表示,今后施工定会严格遵守规定,设置齐全警示标识,避免类似情况发生。调解员黄卫民则表示,基层调解工作就是要站在群众立场,化解矛盾于萌芽,让邻里和谐、乡村安宁。

此次纠纷的顺利解决,不仅维护了村民的合法权益,也为施工方敲响了安全警钟,更彰显了基层调解员在化解矛盾、促进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吴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