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滁州琅琊山醉翁亭内,有一株梅花每年初春盛放,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赏咏,相传其为北宋欧阳修亲手所植,世称“欧梅”。千百年来,这株欧梅历经沧桑,老干虬枝,生生不息,傲然挺立。
像欧梅这样的千年古树在滁州共有9棵,主要树种为银杏、圆柏。古树名木被称为“绿色国宝”“有生命的文物”。然而,不少游客却缺乏对古树的保护意识,2015年,欧梅就曾遭到几名游客折断枝条,令人十分痛心。今年3月15日,我国正式实施《古树名木保护条例》,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为古树名木撑起了“法治保护伞”。
如何能让千年古树得到更好的保护?2025年8月8日上午,在全国生态日即将来临之际,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级审判员李李翃、滁州市林业局总工程师周建勇、琅琊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峰、琅琊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海燕来到琅琊山醉翁亭开展“千年古树·司法守护”活动,并代表四家单位签订了《关于建立古树名木保护协作机制的框架协议》,旨在通过共建古树名木数字化档案、共建咨询业务人才库、共商生态修复保护、共建古树名木守护者、共研古树文化价值开发、共建古树名木保护宣传六大方面,构建部门协同、信息共享、执法联动的古树名木司法保护工作格局,共同守护这抹穿越古今的绿色。
“我们将加大破坏古树名木行为的司法惩戒力度,同时定期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古树名木巡查和普法宣传活动,不断提升市民和游客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真正以法徽红守护好古树绿。”在共同为欧梅挂上标注树种、树龄等内容的司法守护牌后,周海燕作为新受聘的欧梅司法守护人现场介绍道。
在随后举办的千年古树展上,法院干警向过往游客介绍了滁州地区现存的千年古树风貌,同时向游客们普及了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引导游客文明游览,保护好古树名木。
“欧梅映池阁,半亩散清阴。老干犹存古,孤花开至今。”相信在法治的坚强守护之下,这株穿越古今的千年欧梅,必将枝繁叶茂,芳香依旧。(卓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