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重组家庭赡养纠纷 司法温情守护“老有所养”
来源:王洪宣 张心怡 2025-08-14 17:03:06 责编:梅觉明

近日,宣城市宣州区人民法院依托多元解纷机制,成功调解一起七旬老人状告子女的赡养费纠纷案。调解员通过多次“情法并重”的劝促下,老人的四位子女最终达成赡养协议,老人的生活费、医疗费得到切实保障,以司法温度守护传统孝道。

案件当事人万某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她早年与前夫共生育一儿二女三人,前夫去世后再婚与现丈夫生育一女。近年来万某因年迈且患有严重疾病,目前已丧失劳动能力,而万某的四位子女对赡养责任的划分始终存在分歧,经村委会多次调解依然未能达成一致,导致老人生活与医疗陷入困境,并与子女对簿公堂。宣州法院立案窗口工作人员了解案件情况后,意识到走诉讼程序耗时较长,并不能及时改善万某目前的生活困境,而且案情涉及家庭矛盾,“心结”大于“法结”,于是在询问过当事人意见并征得同意后,将案件推送至该院附设的先行调解组织,启动多元解纷机制,争取快速解决问题。调解员在调解中发现,万某的子女之间产生的矛盾主要源于重组家庭情感隔阂,以及各自经济条件差异等,找到矛盾源头后也为后续的调解找到了突破口。

“赡养父母不仅是道德要求,更是法律义务”。调解过程中,调解员针对不同情况灵活采取不同方式,对本地子女使用“面对面,背对背”的调解方式,对外地子女则使用电话微信等方式沟通,调解过程中一方面向各子女释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67条关于赡养义务的强制性规定,另一方面以“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等传统典故唤醒亲情。针对经济困难的子女,调解人员引导兄妹之间发扬互助精神;对心存芥蒂的子女,调解人员则通过回忆母亲年轻时的抚育过程,逐步化解心结。最终万某的四位子女达成一致,按比例承担万某生活费、医疗费的赡养义务。该案的成功调解,既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也为重组家庭赡养纠纷提供了解决纠纷的借鉴方案。

宣州法院通过“调解+普法”的办案模式,让调解成功的案例成为弘扬孝亲文化的公开课。而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当下,该案彰显出法律作为亲情最后防线的刚性,更体现了司法温情化解矛盾的柔性力量。随着“常回家看看”入法及老有所养共识的深化,此类案件的妥善处理,正推动实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王洪宣 张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