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8月13日至14日,长丰县人民法院依托合肥(长丰)新能源司法保护基地,以“法治护航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通过“实地探访+法律解读+互动体验”的形式,开展“致敬长丰‘新能人’送法上门”法治宣传活动。
垃圾循环利用 助力生态价值转化
活动首站选在长丰皖能环保电力有限公司。自投产以来,该公司每年处理生活垃圾约43万吨,有效缓解垃圾填埋压力,减少垃圾填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其年发电量达1.60亿kWh,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清洁的能源支持,真正实现了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合肥(长丰)新能源司法保护基地通过法律约束与保障,为这场“生态革命”筑牢了法治防线,确保垃圾处理过程合法合规,让其生态价值得以有效转化。
活动现场,企业技术人员现场演示了垃圾焚烧等处理流程,法院干警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进行普法宣传,向企业员工发放普法手册,解答员工法律咨询。企业负责人表示,这样的普法活动非常及时和必要,不仅有助于企业规范自身的经营管理行为,也能提高员工的法律素养,为长远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产业绿色转型 法治保障创新发展
下塘镇是长丰新能源产业的核心区,中创新航科技(合肥)有限公司作为专业从事新能源电池、电源系统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科技企业,是产业绿色转型的典型代表之一。
在厂区,法院干警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与企业责任、公众权益相关的条款,告诫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助力产业保持“绿色”底色,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名参与普法活动的员工感慨地说:“以前对很多法律条款都不太了解,遇到问题也不知道该怎么解决。通过法院干警的讲解,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法律知识,以后在工作中也更有底气了。”
出行低碳升级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在新能源产业发展进程中,长丰城乡公交公司作为县域公共交通的重要力量,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目前现有运营线路达90条,线路总长1914.6公里,新能源公交车辆配备437台,2025年上半年客运量约500万人次,为民众出行提供了便捷、环保的选择。
在推动新能源公交发展的同时,法治保障也必不可少。在公交公司停车场和氢能源公交车内,法院干警解读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案例,阐述交通事故的危害性、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并解答新能源车辆使用中的法律问题,如乘客权益保护、事故责任认定等。
在公交公司晚间例会上,干警聚焦工作场景,结合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案例,剖析交通事故危害、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详细解读新能源车辆使用中乘客权益保护、事故责任认定等法律问题,让驾驶员们清楚自身权利义务,明白依法依规驾驶的重要性,并针对员工关心的劳动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等热点问题,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以案释法。
从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到产业的绿色化转型,再到出行的低碳化升级,长丰县的每一步跨越,都凝聚着“新能人”的智慧与汗水,彰显着合肥(长丰)新能源司法保护基地的法治力量与温度。长丰法院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法治对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下一步,合肥(长丰)新能源司法保护基地将继续发挥职能作用,以法治之名,守护绿水青山,为县域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更多法治动能。(王银银 杜家成 闫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