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籍山镇逸和社区:“万事好商量” 求解基层治理“最大公约数”
来源:鲁雅文 2025-08-19 17:40:53 责编:仇鹤丹

近年来,南陵县籍山镇逸和社区坚持以“善邻家园·幸福逸和”党建品牌引领基层治理,着力打造“万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品牌。建立有事能商量、有事会商量、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各项机制,构建“说事、议事、解事、评事”闭环程序,用协商议事解决社区工作难点问题,突破基层治理瓶颈。

“聚”力共建单位,有事能商量,拓展“双联双管双融”。逸合社区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功能,打破在协商议事中单打独斗的工作模式,汇聚以两代表一委员为核心的“监督方”、以相关职能部门为核心的“协助方”、以联点共建和党建联建为核心的“合作方”和以业委会和居民代表为核心的“主体方”,多方资源参与协商议事,推动基层治理的诸多力量真正拧成一股绳。今年以来,在县审计局、县信访局、县卫健委等9家联点共建单位和党建联建单位县融媒体的共同努力下,合力解决了增设集中晾晒架、增设健身器材、增设路灯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3件,开展各类共建活动30余场次,累计服务群众18000余人;社区为九个老旧小区增设了200余个视频监控,实现了老旧小区视频监控从“无”到“有”的转变。

图片1.png

“活”用企业资源,有事会商量,深化“共建共治共享”。逸和社区链接多方资源,以多平台的“说”,全方位的“议”,高标准的“解”,常态化的“评”,形成协商议事全闭环“链条”,精准对接县中医院、县华泰医院、县电信公司和辖区商业门店结成“社商企”联盟,打造“十五分钟生活圈”。发挥居民微信群、在职党员、楼栋长、网格员、物业的“探头”作用,多平台征集基层治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构建社区、商户、企业、居民定期协商的常态化机制。2025年,社区联合各类企业开展健康义诊、反诈宣传、义务写春联等各类活动8次;举办全民健身、防溺水宣传、文艺展演等活动12次,推动“社区合伙人”工作机制在社区落地落实。2025年逸和社区被省委社工部选为运用“六尺巷”工作法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培育点。

图片2.png

“融”和居民群众,有事多商量,重塑“党群干群关系”。逸和社区从夯实基层党建基础、提升服务水平等现实需要出发,整合党建、治理、服务等多种功能,更新改造小区凉亭和空置物业用房8处,让闲置场所“变身”睦邻空间,在小区营造出浓厚的党建氛围。瞄准居民群众普遍关注的议题,找到群众矛盾诉求的“最大公约数”。2024年,社区通过协商议事,组织居民自筹资金55万元,更换了时代广场小区4部高龄电梯。截至目前,解决群众关切的环境卫生、公共秩序、路灯照明、物业选聘等共性问题57件,解决房顶漏水、噪音扰民、飞线充电、污水管堵塞等民生实事16件,实现党群关系“双向奔赴”。逸和社区电梯换新,被省委社工部评为2024年度群众欢迎的书记领办项目。

“协”同社会力量,有事好商量,促进“互帮互助互爱”。逸和社区整合各类志愿团队,撬动社会力量,推动服务社区资源“最大化”。主动对接城西派出所、镇司法所、律师事务所落实“三室联动”,解决矛调、信访、维稳难题。联合辖区能工巧匠、物业水电工和热心党员,推出“文明实践大篷车”志愿服务队,每月进小区开展义务磨刀磨剪、义务理发等“五义”服务。主动对接退休老法官、老教师、老军人等辖区“五老”,针对空巢独居老人、叛逆期青少年及各类特殊群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法治+心理”全程“服务链”。全力打造“移动办公桌”、“板凳会议”“有事找书记”等文明实践品牌。成立12支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总数共计1200余人。2025年以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6场次。2022年逸和社区获评省“月评十佳”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

图片3.png

逸和社区将不断丰富“万事好商量”议事实践,推动社区为民服务和协商议事相互赋能、相互促进、相互助力。(鲁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