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骑行撞断牙,法槌未落债已偿
来源:吴悦 2025-08-20 14:47:52 责编:谢晴雨

原本宁静的校园道路,随着一声清脆的碰撞和倒地的呻吟,两名同校大学生的命运骤然交织。学生小刘(化名)与小张(化名)在校内骑行电瓶车时不幸相撞,事故导致小刘牙齿当场断裂,由于双方未能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小刘最终将小张诉至淮南市田家庵区人民法院,要求其赔偿医疗费、后续治疗费等各项损失。

初次电话联系中,刚成年的小张面对数万元赔偿金额有些许哽咽。“法官,我还在靠家里给生活费……”这声低语触动了承办法官的神经。为寻求突破,法官当即联系了小张父亲。电话那头沉默片刻后传来坚定回应:“孩子闯的祸,我们认!只要能力范围内,我愿意一次性解决,只是现在只有我一个人带孩子,孩子母亲病重……”父亲的担当为僵局推开一扇窗,但新的难题接踵而至——那颗断裂的牙齿初期阶段的修复虽已完成,但后续是否还需根管治疗?治疗费该如何量化?

就在法官为浮动赔偿金额犯难时,原告律师透露的重要信息点亮了转机:“小刘事故后已返回贵州省老家休养……”法官敏锐抓住这个关键细节,立即与小刘展开推心置腹的沟通:“如果坚持主张后续治疗费,也需要进行后续治疗项目的鉴定,往返交通食宿花费较高,更不论时间成本。而后续治疗实际发生前,这笔费用在法律上存在不确定性……”  

经过三轮背对背调解,现实的成本核算触动了小刘,三天后小刘看着手机上往返的飞机票价,联系法官:“法官,我同意一次性解决!”得知消息的小张父亲连夜筹措资金,于调解当日赶到法院。由于小刘回贵州省修养,小张则在上海,承办法官利用云庭采取“线上签署+线下履行”的方式完成调解。

当小刘在云庭那头回说道:“叔叔,11455元收到了!”温度在两位年轻人之间蔓延,双方在调解书上签下名字。

小刘说道:“这样彻底了结,我能安心准备毕业答辩了。”小张通过云庭设备向父亲投去愧疚而感激的目光,父亲也叮嘱小张:“记住这个教训,更要记住人家给你的宽容。” 该起发生在校园内的赔偿纠纷,在泉山人民法庭画上了圆满句号。

“这起案件用‘成本核算’这把钥匙,打开了互利共赢的调解之门。”法官在案后复盘时感慨:“当原告意识到维权成本可能超过预期收益时,便促成了理性抉择。而被告父亲的诚信担当,更是纠纷化解的关键助力。”  吴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