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合肥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辖区面积广阔、企业林立、回迁人口众多,案件类型复杂多样。近年来,合肥市瑶海区人民法院新站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法庭+综合治理”模式,多措并举打造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让法治之光照亮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法官,实在是没办法了,我们多次催要货款都没用,现在还说货物有问题,这不是故意刁难我们吗?”原告公司的代表情绪激动地说道。
“法官,我们不是故意不给钱,是他们提供的货物确实存在质量问题,我们也遭受了很大损失。”被告公司的代表也不甘示弱地回应。
该案货物是消防器材,且安装使用地点在宿州市,若进行货物鉴定,需要进行拆除,可能会影响小区的竣工验收,影响业主利益,甚至产生更多纠纷。为减少当事人的诉累,法官决定通过“智慧法院”平台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经过多次调解,最终双方自行确定损失金额为10万元,扣除该损失金额后,被告向原告支付了剩余货款,双方握手言和并表示今后仍继续合作。
新站法庭积极推进“互联网+”办案模式,通过“线上调解+线上确认”方式调解各类案件,有效提升化解矛盾质效。
某混凝土公司与某建筑企业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中,原告与被告曾是长期合作伙伴,因被告未按合同约定期限支付货款,多次协商无果后,原告无奈诉至法院。承办法官深入了解案情后意识到,这起纠纷不仅关乎到双方的经济利益,更可能影响到他们的长期合作关系。为妥善化解纠纷,他决定以调解的方式化解双方的矛盾。
在调解过程中,法官以及调解员在充分听取双方意见和诉求后,从维护企业信誉、促进合作共赢的角度出发,悉心开展调解工作。一方面,向被告详细释明拒不履行还款义务将会承担的法律后果,同时强调守信用、讲诚信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另一方面,向原告说明被告目前面临的困境,引导其从双方合作关系和长远利益发展方面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互谅互让。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被告承诺分期履行还款义务,原告主动放弃其他诉讼请求。
该案成功调解不仅实质性化解企业矛盾纠纷,还为双方今后继续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双方当事人对新站法庭高效、专业的纠纷解决机制和法官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给予了高度评价。
为全面嵌入辖区社区网格化治理体系,新站法庭积极探索司法融入网格、服务网格的新路径,推动“法官进网格”。在社区公开网格法官姓名及联系电话,与检察员、警员、人民陪审员和律师等构成“1 + N”多方面的司法服务模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在新站香江社居委设立“新枫”1号工作站,提供在线调解、司法确认等“一站式”服务,大大提升调解效率,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为把胜诉当事人的“纸上权益”兑现为“真金白银”,新站法庭联合瑶海法院执行局(北部办案中心),开展“徽动执行”集中统一行动,通过资源整合、流程优化和多元协作,向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的被执行人“亮剑”,着力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
此外,新站法庭还积极组织干警“送法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定期开展“法庭开放日”活动,邀请辖区居民到法庭旁听案件审理,以“巡回审判+法治宣讲”形式加强普法教育,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新站法庭将持续深化多元解纷、优化司法服务、融入基层治理,努力成为服务人民群众的“桥头堡”、化解矛盾纠纷的“主阵地”、守护公平正义的“前哨站”,为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司法动能。(罗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