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打底,“两水”当家——版书镇“老总管”把邻里疙瘩揉开了
来源:侯杰 2025-08-22 09:56:50 责编:梅觉明

近日,旌德县版书镇南关村两户村民为宅基地边界争执不下,“老总管”调解团的汪家健上前指着山涧劝道:“溪水泉水各走各路,把山养得绿油油,咱为这点地伤感情不值当。”几句话让争执双方沉默不语。这是由13位老人组成的“老总管”调解团的日常工作写照,他们凭“选育管创”打底,用“闻访调固”法子,将“两水” 道理融入村务调解,巧解矛盾。

搭好台,凑好角。

“老总管”这帮人,不是谁都能进。得是大家真心认的人——退休的老支书、镇上的老教师、分家能主持公道的长辈,才压得住阵脚。他们熟悉村里每一条沟、每一户人,张嘴大家就服。

光有人还不够,还得会带。他们不光学政策,更学怎么用水打比方劝和。比如:“你看那回争地界,不就像两股水抢道?分清楚,各自流,才都不堵。”

每月还开一次评评会,谁处理的事漂亮、谁讲的理透彻,都拿出来唠唠。有规矩、有比较,老总管们也不马虎。

最难得是他们不死板。彩礼纠纷时,老头会说:“彩礼像井水,够用就行,打太深累死人;感情得像河水,长流才长久。”这话实在,人都听得进。

迈开腿,张开嘴。

“老总管”们做事像水,能钻缝能浇根。

“闻”就是耳朵灵。听说几家为浇水吵吵,方老头立马警觉:“这不就像水争一条沟?”当天就喊上干部和农户,商量出个轮流灌水的规矩,没误了稻子。

“访”就得跑得勤。有两兄弟闹分家,方小华不急断案,先翻老契、问老人,才弄明白:不是房子的事,是哥哥多种了弟弟半垄地,心里憋气。他说:“地界得像井沿,钉是钉铆是铆;但情分得像河水,让一让就流通了。”

“调”的时候善用水打比方。排水沟闹纠纷,汪家健指著山溪说:“水顺沟走不淹田,你一堵,大家都遭殃。按规矩办,也留点情面,就像水跟水之间也有帮衬。”对方一听就松了口:“行,我听您老的。”

“固”就是事情了结还不撒手。过几天他们还去回访:“墙砌直没?没再吵吧?”反复叮嘱几次,道理才算真正落地。

村还是村,人更亲了。

现在版书镇,不少故事都记在老总管的民情本上:张家赔菜又犁地、王家量地各退半尺……更重要的是,大家嘴上道理也变了:吵架时会说“别跟水抢道”,和好了会说“咱得像井水河水,各好各的,合起来更好”。

傍晚,汪家健挎着本子往回走。稻子摇,溪水流。他想起刚干这行时老书记交代:“咱们就像在村里修水渠——别让矛盾堵住,要让情分流起来。”

现在,13个老头真把这渠修好了。他们用“选育管创”打好底子,用“闻访调固”疏通每件事,让“两水”成了版书镇的和气密码。山上的溪和泉,还静静流着,就像这村里的日子,各有各的走法,却又不吵不闹,一起往前奔。(侯杰